夜深圳不僅能看到炫酷璀璨的燈光秀,還將能沉浸在星空下浪漫數星星,燈光藝術也將走進市民生活。近日,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正式發布實施《深圳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提出將建設大鵬星空公園,打造深圳市暗夜保護示范區,深圳是國內首個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和《城市照明建設規劃標準》,在城市照明專項規劃中劃定“暗夜保護區”的城市。
建設三處夜景灣區5個夜景核心區
《規劃》提出了“一區·三軸·三灣·五核”的新空間形態結構。其中,“一區”指暗夜保護示范區,即大鵬星空公園。
“三軸”是指三條夜景軸,即“寶安大道—深南大道—文錦路—龍崗大道—深汕路—站前路”形成的夜景(主)軸,“平龍路—觀平路—觀瀾大道—龍觀大道—石清大道—和平路—騰龍路—新區大道—彩田路”形成的夜景(副)軸,“羅沙路—深鹽路—惠深沿海高速”形成的夜景(副)軸。
“三灣”是指三處夜景灣區,前海灣、深圳灣和交椅灣(延伸至茅洲河)。
“五核”是指五個夜景核心區,包括福田中心夜景核、羅湖中心夜景核、后海中心區夜景核、寶安—前海中心區夜景核和龍華中心夜景核。
“深圳市夜間高活躍度空間分布呈現出‘五核三帶’的空間分布特點,我們結合大數據分析以及各區域載體的實際建設情況及業態分布,最終確定了新的城市照明總體結構。”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燈光環境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照明規劃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哪里能建設燈光夜景,哪里需要嚴格控制,都有明確區分。
營造暗夜保護區 在城市觀星露營
劃定暗夜保護區,開展暗夜保護,引領夜間的生態修復與暗夜經濟,是《規劃》的一大創新和亮點。
深圳將依托位于大鵬西涌的深圳市天文臺建設“大鵬星空公園”,規劃星空體驗區、望遠鏡觀測區及旅游服務區,觀賞深圳暗夜星空自然資源,形成集夜空保護、星空觀測、星空攝影、度假旅游、科普講解于一體的特色夜間活動。游客可在公園體驗帳篷露營、天文望遠鏡、紅光手電租用服務等。深圳力爭將該公園建設成為“平衡城市夜間公眾活動與生態保護需求”和引領城市新型夜間經濟形式(暗夜經濟)發展的先行示范區。
市燈光環境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中心曾開展民意調研,98%參與調研的市民贊同“暗夜保護”的理念,贊同規劃、建設深圳“大鵬星空公園”。公園建設時,將對西涌片區、東涌片區、楊梅坑片區、南澳片區、溪沖工人度假村等處進行光污染整治,嚴格控制公園周邊民宿及商業區景觀照明建設,規定景觀照明亮燈時間,力爭通過光污染整治及相關活動組織,讓該公園獲得“國際暗夜社區”認證。
候鳥遷徙季嚴控景觀照明
嚴控市民關注的光污染問題也是《規劃》的重點內容之一。《規劃》要求深圳灣超級總部片區、國際低碳城、河套片區、壩光國際生物谷片區及小梅沙海岸帶片區內嚴禁媒體立面照明;居住建筑、醫療建筑、教育建筑嚴禁媒體立面照明。
對于深圳灣超級總部片區及壩光國際生物谷片區等臨近深圳重要生態敏感區的區域,其照明建設在滿足區域夜景形象展示的同時,兼顧生態需求,嚴禁使用上射的探照燈、激光及媒體立面,若涉及候鳥遷徙、遷移需求,還應在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候鳥遷徙季主動進行生態避讓,嚴格限制景觀照明的開啟及動態照明的使用。凡對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及紅樹林保護區的生態保護產生不利影響的城市照明建設應及時整改,必要時應關閉。
而對商務型特色照明區域的夜景照明設計,深圳主推內光外透,不應過于熱鬧、強調視覺沖擊力,應對建筑物室內外照明進行一體化設計,這是節能減排、還原建筑特色的一個非常有益的措施,用光來表達這城市特色、建筑特色。
每年舉辦光影藝術等活動
《規劃》關注夜間公眾活動,通過燈光跟公共藝術的結合,讓光影藝術走進市民生活,推動深圳城市夜間文化活動品牌成形。
《規劃》提出開展節日慶典型夜間公眾活動,如燈光秀。擬定于每年 12月至次年2月舉辦光影藝術活動。打造藝術的地下人行通道、山頂觀景平臺、夜游巴士等。
遠期還規劃建設觀瀾度假區版畫村光影公園,完善特色建筑景觀照明建設,策劃建筑投影秀等燈光表演等,展現版畫制作工藝及客家民俗文化,豐富旅游活動形式,帶動區域夜間經濟發展。(記者 林清容 通訊員 張玉潔)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