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吳江開發區已累計有3755名黨員、公職人員向村(社區)報到——
7個行動支部筑起戰疫“紅色防線”
□蘇報駐吳江區首席記者 王英 蘇報通訊員 吳開宣
亮身份、領任務,筑堡壘、守家園。
疫情發生以來,吳江開發區先后發布“同心抗疫 眾志成城”黨員動員令等,明確要求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立刻行動、全員行動,團結帶領群眾齊心協力、全力以赴參與疫情防控。
截至目前,吳江開發區已累計有3755名黨員、公職人員向村(社區)報到,堅守抗疫一線,用腳板織密“防護網”,用行動筑牢“防控墻”,建起疫情防控的“紅色防線”。
組織全面動員,筑牢“先鋒堡壘”
從4月15日23時開始,吳江開發區對江陵街道部分區域加強管控措施,西湖社區7個區域相繼被劃定為封控區和管控區。
面對不斷反復的疫情,江陵街道再度發出黨員干部下沉抗疫一線“動員令”,黨員干部、公職人員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主動亮身份、領任務。隨后,西湖花苑(西區)第一行動支部等7個行動支部迅速成立,200多名黨員和公職人員第一時間被組織起來。
行動支部由各管控區點位長擔任書記,向上對應以加強管控措施區域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為基礎組建的“先鋒專班”,搭建線上溝通快速通道,通過“先鋒專班”+“行動支部”的方式形成兩級聯動體系。行動支部下設志愿者服務隊,分早、中、晚三班,通過“行動支部”+“志愿服務隊”的方式形成群防群控的強大合力,努力守護家園。
“志愿者都由管控區居民組成,他們對社區情況更了解,對社區人員更熟悉,他們可以迅速成為管控區抗疫的關鍵力量。”江陵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事實也證明,這些志愿者確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我們志愿者服務隊一共有35人,主要負責給居民發放物資、食物以及內場巡邏等工作。” 西湖花苑(西區)第二行動支部黨員志愿者陳金龍表示,作為小區居民,守衛家園是應盡的職責。“希望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一起渡過難關。”
黨員全面沖鋒,激活“末梢神經”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行動支部就是一個先鋒堡壘。
這段時間,吳江開發區管控區行動支部全力做好信息排查、核酸檢測、物資運送、環境消殺、秩序維護等工作,構筑起了抗擊疫情的銅墻鐵壁。
其中,“場所碼”+“小喇叭”的防疫管理,“線上接單”+“線下服務”優化保障,“專業隊伍”+“支援隊伍”全覆蓋消殺,一系列硬核舉措切實激活了基層防疫的“末梢神經”。
為提高防疫效率,行動支部充分發揮大數據應用在疫情防控中的關鍵作用,積極推行“場所碼”+“小喇叭播報防疫語音”模式,引導外賣、送貨人員做好“場所碼”登記、測溫、驗碼等疫情防控措施,利用小區廣播及時發布防疫信息和相關安排,提高疫情防控效率。
為做好封管控區居民的生活保障服務,行動支部和志愿者服務隊以“服務菜單”的形式在線上發布志愿服務信息,動員和組織志愿者“線上接單”“線下服務”,構建小區需求全收集、事事到人全認領、服務過程全跟蹤的工作閉環,保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為確保阻斷病源,行動支部整合專業消殺公司及消防支援隊伍力量,對相關區域進行消殺全覆蓋。對生活物資一律采取“消殺-靜置-配送”無接觸配送“三步法”,對生活垃圾實行“上門收集封閉直運”作業模式,消毒車定時對道路路面進行大范圍消殺。
服務全面滲透,彰顯“人文關懷”
“請幫幫我們!”4月21號,西湖花苑四區855號居民樓里,一名剛滿十個月的嬰兒突發高燒,急壞了孩子父母。無奈之下,孩子父母只能在微信群里求助。
接到求助后,行動支部黨員立刻放下手頭工作,本著“特事特辦、急事速辦、要事協辦”原則,在向江陵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報告情況的同時,迅速安排專人專車將生病的寶寶和父母緊急送至定點醫院就診。次日晚上,寶寶高燒退去,病情轉好,孩子的母親紅著眼眶向行動支部黨員表示感謝。
居住在封控區、管控區內的高齡老人、獨居老人、孕產婦、嬰幼兒和病人、殘疾人等特殊需求人群,一直備受關注,令人牽掛。管控區行動支部采取電話詢問、網絡聯系等方式,逐步摸清特殊人群底數,主動了解困難和特殊需求群體情況,建立服務清單,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針對一些特殊需求,管控區行動支部也盡力幫忙協調解決。居住在西湖4區的麻先生一家是少數民族,飲食習慣不同于管控區域的其他居民。行動支部了解到情況后,立即向上匯報情況,通過和運輸部門溝通,安排專人把符合麻先生家人飲食習慣的食物送到其家中。
西湖花苑東區結合小區需求,抽調采樣醫生安排輪值坐班,為小區居民進行24小時在線問診,對居民病情進行初步研判,在必要的時候申請用車,接送至定點醫院就診,切實解決居民的就醫問題。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