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家港一家大型化工企業煤炭庫存告急,現有存量僅夠正常生產使用3天。但進口煤炭一般是在靖江卸貨,再轉駁到張家港,整個過程最少要5天,導致企業面臨停產風險。為解企業燃眉之急,張家港海事局將生產原料運輸海輪的卸貨港由外港協調改為本港,省去了跨市轉運環節,最大程度減少了疫情對運輸時限的影響。
“我們為貨物轉運開辟了綠色通道,協調可直接轉運的碼頭泊位,貨物不進堆場直接過駁,使得貨物轉運總時間減少到30個小時,轉運航程減少到原來的三分之一,保障了企業每天6000噸的生產原料需求,不僅解決了企業生產難題,也大大降低了運輸物流成本。”張家港港區海事處處長何文彬說,為了保證整個流程的安全性和時效性,張家港海事局前期組織多方代表召開視頻安全協調會,制定完善的維護和應急保障方案,并提前對駁運船舶進行了全方位安全檢查。
在過駁作業過程中,張家港港區海事處采用快反處置中心遠程監控和快反執法單元海巡艇現場駐守相結合的方式,確保作業區域通航安全。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