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生活 >
別讓“一刀切”的防疫措施“切”掉農民收入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2022-04-25 10:10:55   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趁著巡邏人員不注意,清晨偷偷摸摸下地干點農活;采摘的蔬菜只能通過防疫卡口托關系倒給菜販子……新華社半月談近日報道,華北某縣在發生疫情后劃分了封控區、管控區和防范區,但所有區域農戶家門、大棚和農用車輛都被貼上封條,進村大路有人把守,小路堆上了土堆,村民守著等待耕種的農田和大棚里的蔬菜,干著急沒辦法。

像這樣在疫情防控上層層加碼,動不動就搞“一刀切”的做法,非止“華北某縣”一地。4月21日,農業農村部和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導則》,明確對于非封控區,不得“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嚴禁以防疫為由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村、不讓農民下地。當下國內一些地區疫情防控形勢吃緊,保供保暢成為重中之重,但如果農業生產出了問題,“保供保暢”豈不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相較于城市而言,人口密度低、生活生產方式簡單、對外部需求少,其實更容易統籌疫情防控與農業生產。比如城市人“居家辦公”只能“躲進小樓成一統”,而農民獨立活動的空間則要大很多,完全可以實現既不與外人接觸又可以不誤農活。一些有關農村防疫的視頻之所以在網上瘋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地防疫舉措明顯脫離實際,比如一位正在田間勞作的農民被責問為何偷偷跑出來,竟然還摘下口罩——無邊的原野上,就他一個人,怎么就不能暫時摘下口罩呢?更關鍵的是,農民是靠種地吃飯的,而種地又是特別講究時節的,有句話叫“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切莫以為種地只關乎農民個人的生計,其實還關乎你、我、他手里的飯碗——農民不種地,我們即便“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那也是一個空飯碗。

新華社的評論說,別讓“一刀切”的防疫措施“切”掉了農民收入和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更“切”掉了糧食豐收的希望。誠哉斯言,痛哉斯言,然而尚不足以概括“一刀切”問題的嚴重性。須知,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有兩個前提,其一是堅持人民至上,其二是堅持科學精準,而這兩個前提又互為前提,唯有堅持人民至上,才會有“堅持科學精準”的主觀能動性。“一刀切”“層層加碼”,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作風問題,深層次看則是“堅持人民至上”是否真正落到實處的問題。“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從這個意義上講,個別農村地區的“一刀切”防疫,個別干部在群眾面前的簡單粗暴,傷害的豈止是農民對于豐收的希望,更有民心,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當我們講疫情防控不能只算經濟賬、更要算生命賬時,還有一本賬不應忽略:民心賬。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