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生活 >
項鵬:建立間充質干細胞精準治療新策略
2022-04-18 10:18:51   來源:南方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等難治性疾病患者不斷增多。干細胞作為一種可以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細胞,具有修復組織功能和再生器官的能力,被稱為“種子”細胞。以干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為難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教授項鵬團隊經過多年攻關,發現了適合不同組織損傷修復的間充質干細胞功能亞群,提出了靶向病損組織的間充質干細胞精準治療新策略,為推動其臨床轉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在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項鵬牽頭完成的項目“間充質干細胞功能特性、治療機理與臨床轉化的系列研究”獲2021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建立靶向病損組織的精準治療策略

間充質干細胞是一種多能干細胞,來源廣泛,易于分離擴增,在細胞替代治療和組織損傷修復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項鵬介紹,目前開展的國際注冊間充質干細胞臨床試驗超過1400項,但研究結果發現,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存在療效不穩定、治療時機不明確等缺陷。“不同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存在功能特性的差異,如何篩選適合不同疾病治療的間充質干細胞功能亞群,是提高療效的重要因素。”他進一步解釋,間充質干細胞臨床適應癥廣泛,要弄清楚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不同疾病的細胞與分子機制,才能“對癥下藥”。

歷經10多年探索,項鵬團隊首次證實巢蛋白是成體組織間充質干細胞的特異性標志,揭示了不同組織間充質干細胞的功能異質性,為發現具有獨特治療效果的間充質干細胞功能亞群提供了科學依據。

團隊還系統闡述了間充質干細胞參與損傷修復的分化、旁分泌與免疫調節機制,首次提出并證實間充質干細胞精準靶向治療的理念,建立起靶向病損組織的精準治療策略。此外,團隊率先開展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移植排斥相關疾病的臨床研究,證明了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不能脫離轉化應用搞基礎研究”

“干細胞伴隨一個人從出生、成長、衰老再到死亡的全過程。”項鵬說,以干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有望成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后的第三種治療方式,用于攻克重大難治性疾病。

這些年來,項鵬帶領團隊成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平臺,建立多個研發基地,推動干細胞的基礎和轉化研究。他介紹,中大承擔的干細胞相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國內排名第二,干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與備案項目均居國內第一,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CellStemCell》等國際權威雜志,科研成果成功轉化為獲批上市的產品。

作為干細胞研究領域專家,項鵬牽頭制定國內首個《人間充質干細胞》團體標準,研發國內首個異體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注射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批準。

“基礎研究‘十年磨一劍’,離不開持續性的政策支持以及穩定的科研隊伍,要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項鵬說,還要搭建從基礎研究到轉化應用的暢通渠道。

項鵬認為,基礎研究不只是“發文章”,脫離轉化應用搞基礎研究,注定是“空中樓閣”。“把基礎研究和轉化應用緊密聯系在一起,廣東有很好的基礎,接下來,可以引導企業加大對原始創新的投入,進一步打通創新鏈和產業鏈。”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