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靜)“我是一名居家隔離人員,我最近感覺很煩躁,還有些胸悶、心慌,晚上也老是失眠……”近日,一名市民通過24小時心理咨詢熱線,傾訴自己的焦慮狀態。接電話的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孫志輝一邊鼓勵咨詢者充分表達情緒,一邊迅速記錄當事人求助信息的關鍵點。
孫志輝介紹,自2020年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開通24小時心理咨詢熱線以來,該院每天都會接到很多類似的咨詢。據統計,反應焦慮、抑郁、過度擔心等情緒問題的電話占總咨詢量的70%-80%,為了緩解疫情期間市民出現的負面情緒,該院專業心理咨詢師根據咨詢者的情緒狀態、應激反應強度及心理耗竭的風險,將他們劃分“紅”“黃”“綠”不同等級,并為他們開展形式不同、側重點不同的心理援助服務,幫助咨詢者建立正確的心理認知。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自身情緒調節?孫志輝介紹,市民需要保證規律的生活作息,健康飲食,適當運動,避免過度關注疫情,學會識別自己生理和情緒上的不適,接受自己的焦慮及恐懼情緒,當不良反應較輕時可以通過放松訓練來進行自我調整,但當身心受到嚴重影響時,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一線醫務人員、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眾多疫情防控工作人員,也是需要情緒調節的重點人群。”孫志輝表示,他們工作時間長,民眾需求多,壓力較大,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和職業倦怠。為此,他提醒一線抗疫工作人員,要注意勞逸結合、及時疏導不良情緒。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