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生活 >
守護這座城,他們都叫“志愿者”
2022-03-05 16:55:44   來源:姑蘇晚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用自己的行動為城市美好生活添磚加瓦——

守護這座城,他們都叫“志愿者”

袁勝萍在核酸檢測現場維持秩序。南山社區供圖

祝建明和妻子在核酸檢測現場參與志愿服務。 記者陳兆帥攝

本報記者嚴松陳兆帥管有明

一個人守住了,就是守住了一座城。自蘇州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身作則,投身防疫志愿服務,因為長時間熬夜,喉嚨啞了、眼睛紅了,但他們還是在默默地一起守護家園,共筑基層防線。裝著對家園的熱愛,這些志愿者正用自己堅持不懈的愛心行動為實現城市美好生活添磚加瓦。

潔凈環境從點滴做起

社區“撿跑團”已有219人

“這段時間,看到大家都在為小區出力,太讓人感動了。等疫情結束,我也想帶著孩子一起加入到‘撿跑團’?!弊蛱?,家住姑蘇區白洋灣街道南山社區的賈廣暉找到袁勝萍,表達了自己和孩子參與公益活動的強烈愿望。作為“南山親子撿跑團”團長,袁勝萍為越來越多的小區居民參與公益活動而高興。

袁勝萍是“80后”全職媽媽,常年從事公益活動,2019年牽頭成立“南山親子撿跑團”,潔凈小區環境。這個團隊很快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參與的人漸漸增多。前段時間,她聽說自己所在的小區要連夜開展核酸檢測,立即在“南山親子撿跑團”微信群里招募志愿者,大家也是紛紛響應。“今年1月份,‘南山親子撿跑團’約有200個成員?,F在加上賈廣暉,已有219個成員了,其中有五六十人成功入選社區防疫志愿者名單?!痹瑒倨颊f,當時,他們按居民樓幢數分工,一幢一幢地跑,一遍一遍地喊大家來做核酸檢測,而且是連續多日從上半夜做到下半夜,平均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很多人因為熬夜,喉嚨啞了、眼睛紅了,但大家都覺得這是自己應該做的,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們這個團隊原先僅局限于自己的小區,大家都覺得應該帶著孩子走出去,同時把我們的經驗推廣出去,進而讓更多的人參與公益環保?!痹瑒倨颊f,她已跟“南山親子撿跑團”的一些核心成員商量新的做法,“以前,我們一直堅持每周末撿拾垃圾。等疫情結束后,這項活動還要堅持下去,讓我們的家園更美麗。同時,我們還將在以往‘環保魔法課’等特色項目的基礎上,持續推出更多的公益活動?!?/p>

釀造甜蜜生活

上百位志愿者撐起小蜜蜂服務社

傍晚5點鐘,70歲的顧洪扣拿上事先錄好音的大喇叭,準時騎上“小電驢”,開始長達3個小時的巡邏?!耙咔槠陂g,我需要將防疫措施實時傳遞到居民耳朵里,在這過程中,一些特殊居民的情況,我也需要收集回社區,讓社區黨委書記統籌解決?!鳖櫤榭壅f,由于覓渡社區轄區內小區比較分散,人口比較多,巡邏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到達每一個角落,最短用時也要3個小時,一年365天不停歇。

2012年,姑蘇區雙塔街道覓渡愛之巢小蜜蜂服務社正式成立,現已有上百位志愿者。覓渡社區黨委副書記馮曉介紹,覓渡“愛之巢”小蜜蜂服務社內的每一位志愿者都有著不同的分工,他們有的是收集居民意見建議的“信息蜂”,有的是保衛轄區安全的“巡邏蜂”,有的則是結對幫扶困難老人的“親情蜂”。此外,服務社內還有“四季蜂”“科普蜂”等眾多“工種”,兼顧社區治理的方方面面。

顧洪扣是覓渡愛之巢小蜜蜂服務社最“老”的“巡邏蜂”。這么多年來,他堅持每天在轄區內轉一圈,不僅和6000多戶居民成了熟面孔,還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誰家出了點狀況,他總是能第一時間掌握。前兩天,家住里河新村的獨居老人張元春不小心摔斷了胳膊,不僅家務活完全沒法干,甚至一日三餐成了問題。顧洪扣發現后,立刻把這一情況反饋到社區?!坝H情蜂”俞雪珍立馬請纓,和志愿者丁素珍組成搭檔,每天上門給老人送飯,還為他做家務活。

活躍在轄區各個角落

勞?!霸偕蠉彙奔芷稹芭臉颉?/strong>

早上5點不到,李根娣就早早來到了核酸檢測點位,她負責當天現場的秩序維護。中午時分,她和志愿者祝建明換班后立馬趕回家燒好飯菜,給隔離樓的孤老張國強送去?!耙咔槠陂g,腿腳不好的張老買菜不方便,我就攬下了給他送菜的任務。”68歲的李根娣說,看到張老燒飯也不方便,她就索性在家燒好飯給他送過去。吃過午飯,李根娣又拿起了小喇叭去巡樓?!叭ソo居民做宣傳我很拿手?!崩罡氛f,她退休前是蘇州化工設備二廠的車工,那時候就是車間里的宣傳員。由于工作得到大家的認可,1991年她被評為蘇州市勞模。

2020年6月19日,李根娣和社區的其他5位省級、市級勞模組成了胥虹社區勞模先鋒號志愿服務隊,積極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垃圾分類、防汛防臺、人口普查等工作。隨著志愿服務深入開展,影響逐漸擴大,更多的普通居民在勞模的帶動下加入了勞模先鋒號志愿服務隊,如今這支隊伍已經擁有125名成員。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志愿服務隊還分出了應急便民服務小分隊、汽配市場自治服務小分隊、暖心編織服務小分隊。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勞模先鋒號志愿服務隊始終活躍在轄區各個角落。有人在核酸檢測點位維持現場秩序,有人送菜給不便出門的老人,有人為核酸檢測點位搭棚子、拉電線……

“前幾天晚上10點多了,社區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說有位老人需要開鎖,時間太晚找不到開鎖匠。”47歲的鎖匠張克勝說,自己作為應急便民服務小分隊的一員,趕緊從床上爬起來,趕到居民家幫助開鎖。事后老人還信任地將自己新鎖的鑰匙交給了張克勝,讓其保管。張克勝當鎖匠已經有20多年,起初胥虹社區工作人員遇到櫥窗鎖壞了、鑰匙丟失了等情況,都會聯系他前來幫忙,熱心的張克勝也總是會立即趕過來解決問題。應急便民服務小分隊組織成立時,張克勝就第一時間申請加入小分隊,成為一名志愿者。“志愿隊里的勞模們是我的好榜樣,我也只是用我的一點專長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睆埧藙僬f。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