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山西省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省第三次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趙曉華介紹,2018年9月,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簡稱“三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各級有關部門和單位通力協作,歷時近三年,近萬人參與調查工作,匯集調查圖斑900多萬個,全面查清了我省國土利用狀況,形成了全省2019年12月31日的時點數據。
耕地為386.95萬公頃(5804.25萬畝)。其中,水田0.50萬公頃(7.53萬畝),占0.13%;水澆地104.78萬公頃(1571.73萬畝),占27.08%;旱地281.67萬公頃(4225.00萬畝),占72.79%。忻州、臨汾、呂梁、朔州、運城等5個市耕地面積較大,占全省耕地的61%。其中,位于一年一熟制地區的耕地273.00萬公頃(4095.04萬畝),占全省耕地的70.55%;位于一年兩熟制地區的耕地113.95萬公頃(1709.22萬畝),占29.45%。
園地為64.09萬公頃(961.38萬畝)。其中,果園55.38萬公頃(830.63萬畝),占86.40%;茶園0.002萬公頃(0.02萬畝),占0.002%;其它園地8.71萬公頃(130.72萬畝),占13.60%。園地主要分布在運城、呂梁、臨汾等3個市,占全省園地的75%,其中臨猗縣園地面積最大,占全省園地15%。
林地達609.57萬公頃(9143.50萬畝)。其中,喬木林地303.24萬公頃(4548.57萬畝),占49.75%;竹林地0.03萬公頃(0.43萬畝),占0.005%;灌木林地173.46萬公頃(2601.86萬畝),占28.46%;其它林地132.84萬公頃(1992.64萬畝),占21.79%。呂梁、臨汾、忻州、晉中等4個市林地面積較大,占全省林地的55%。
草地為310.51萬公頃(4657.66萬畝)。其中,天然牧草地0.67萬公頃(10.01萬畝),占0.21%;人工牧草地0.48萬公頃(7.21萬畝),占0.15%;其它草地309.36萬公頃(4640.45萬畝),占99.63%。草地主要分布在忻州、大同、呂梁、晉中、臨汾等5個市,占全省草地的73%。
濕地有5.44萬公頃(81.64萬畝)。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全省涉及5個二級地類。其中,森林沼澤0.005萬公頃(0.07萬畝),占0.09%;灌叢沼澤0.09萬公頃(1.34萬畝),占1.65%;沼澤草地0.04萬公頃(0.53萬畝),占0.65%;內陸灘涂5.24萬公頃(78.55萬畝),占96.22%;沼澤地0.08萬公頃(1.14萬畝),占1.40%。濕地主要分布在忻州、運城等2個市,占全省濕地的46%。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為101.76萬公頃(1526.35萬畝)。其中,城市用地10.82萬公頃(162.23萬畝),占10.63%;建制鎮用地10.69萬公頃(160.42萬畝),占10.51%;村莊用地65.32萬公頃(979.78萬畝),占64.19%;采礦用地13.26萬公頃(198.84萬畝),占13.03%;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67萬公頃(25.07萬畝),占1.64%。
交通運輸用地26.98萬公頃(404.74萬畝)。其中,鐵路用地2.58萬公頃(38.67萬畝),占9.55%;軌道交通用地0.0002萬公頃(0.004萬畝),占0.001%;公路用地12.80萬公頃(191.95萬畝),占47.43%;農村道路11.39萬公頃(170.88萬畝),占42.22%;機場用地0.19萬公頃(2.89萬畝),占0.71%;港口碼頭用地0.001萬公頃(0.01萬畝),占0.003%;管道運輸用地0.02萬公頃(0.33萬畝),占0.08%。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7.31萬公頃(259.62萬畝)。其中,河流水面9.76萬公頃(146.40萬畝),占56.39%;湖泊水面0.36萬公頃(5.43萬畝),占2.09%;水庫水面3.56萬公頃(53.41萬畝),占20.57%;坑塘水面1.07萬公頃(16.01萬畝),占6.17%;溝渠1.93萬公頃(28.91萬畝),占11.13%;水工建筑用地0.63萬公頃(9.46萬畝),占3.65%。運城、呂梁、忻州等3個市水域面積較大,占全省水域的42%。
趙曉華表示,“三調”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也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后統一開展的自然資源基礎調查。“三調”數據成果全面客觀查清了我省國土利用狀況,也反映出我省在耕地保護、生態建設、節約集約用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當前,全省上下正處于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各地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壓實市縣耕地保護責任,規范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堅決遏制全省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確保完成全省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要依據“三調”數據成果,加強“三調”成果共享應用,將“三調”成果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相關專項規劃的統一基數、統一底圖,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全省國土空間;要統籌生態建設,加強黃河流域山西段和省內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瀟河、御河的生態保護;要堅持節約集約,合理確定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土地開發利用效率,加強村莊內部空心村、閑置用地的開發整理利用,按照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大力推廣節地模式,積極推動我省資源型經濟轉型改革和發展。(記者王佳麗)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