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了解到,5月22日,該所植物多樣性研究團隊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地下河流域片區采集到一植株高大的天門冬科蜘蛛抱蛋屬植物,后經鑒定確認是已銷聲匿跡70余年的巨型蜘蛛抱蛋。
巨型蜘蛛抱蛋花朵解剖圖
巨型蜘蛛抱蛋是1988年依據在桂林植物園栽培的蜘蛛抱蛋屬植物發表的新物種。該新種發表時并未找到野外活體植株,其模式標本上僅記載該物種為該所科研人員于20世紀50年代從桂西南引栽于桂林植物園內。其后數十年間,多個團隊在桂西南地區開展了多次野外調查也未找到該物種,曾一度被植物學界認為可能已在野外滅絕。
巨型蜘蛛抱蛋葉長可超過1米,其花部結構特殊,為大花種類的典型代表。在其花盛開時,花冠直徑可達15厘米,花被裂片長且多達12枚。
據此次調查,巨型蜘蛛抱蛋野生居群被發現于地蘇鎮,生長在海拔300米-450米的巖溶凹槽落水洞中,所處地比較隱蔽,不易被發現。此次調查僅發現巨型蜘蛛抱蛋4-5叢,分布區域十分狹窄。
巨型蜘蛛抱蛋野生居群
巨型蜘蛛抱蛋野外居群的再次發現,對于巖溶地區的物種多樣性研究,以及蜘蛛抱蛋屬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均有重大的價值。
(央視新聞)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