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四紅)自第二屆首都金融創新激勵項目申報工作開展以來,一直受到首都金融領域的廣泛關注。5月21日,在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趙維久公布了第二屆首都金融創新激勵項目評審結果。
大會共評選出42個獲獎項目。其中,中國銀行(601988)基于區塊鏈的產業金融服務、信達證券基于人工智能的單賬戶配資異常交易監測系統、中國人壽(601628)的國壽分布式信創混合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新三板市場監察系統、北京得意音通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聲紋+”可信身份認證解決方案5個項目被評為特等獎。
另外,還有包括預付式消費信用監管和服務平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分行)、證券行業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創新試點(中國銀河(601881)證券)等在內的一等獎8個;包括“工兵”——信用債違約風險人工智能預警系統(中國建設銀行(601939)北京市分行)、基于智能機器人的移動金融服務項目(中國工商銀行(601398)北京市分行)、“鏈捷貸”產品(中國農業銀行(601288))等在內的二等獎10個;以及“AI+HI”信貸場景化風控中臺(中國民生銀行(600016)股份有限公司)、Tusita隱私計算平臺(北京數牘科技有限公司)、工銀BRAINS智能反洗錢平臺項目(工銀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在內的三等獎14個。
據了解,此次參與評審的項目,從行業上涵蓋銀行、證券、保險、資管、綠色金融、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科技等各個領域,既有反欺詐金融安全通用性金融項目,也有服務社會民生小微企業融資的系統化產品;既有服務于市場監管的監管科技類項目,也有服務于國家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的平臺類集成項目;還有服務于專業金融從業者的分析工具,都具有較強的行業代表性和示范意義,充分體現了首都金融業基礎設施的雄厚、金融體系的完備、金融產品的活躍,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強化金融科技賦能有重要意義。
例如,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孫立介紹了獲獎項目情況,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新三板市場監察系統是新三板、北交所主動擁抱數字經濟時代新特點、新變化的嘗試與探索。作為新三板、北交所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核心監管服務系統,其由全國股轉公司自主研發,于2018年10月啟動建設,2020年7月上線,系統已上線功能全面支持新三板、北交所市場監察業務的開展。系統建設以集成化、智能化、可視化為建設方向,可應用監管科技最新成果,并建立起“預警+核查”雙核心驅動的市場監察體系。
首都金融創新激勵項目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負責實施的一個政府支持項目,主要用于激勵在服務首都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引領首都金融改革開放,維護首都金融安全穩定當中作出貢獻的優秀金融項目,重點支持對首都金融業有重大突出貢獻的科技成果或對首都金融發展具有制度性貢獻的體制機制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趙維久指出,下一步還將繼續開展第三屆首都金融創新激勵項目的征集工作,持續挖掘服務實體經濟效果好的項目。
據了解,近年來,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組織了首都金融創新激勵、金融科技領軍人才推薦遴選等項目,各區先后制定出臺金融科技支持發展措施,為金融科技項目創新、機構落地、人才引進、產融對接、國際合作等提供多維度的保障服務,目的就是為促進企業安全發展、自主研發、有效創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下一步,北京市金融監管局也將針對創新試點項目的實際需求,提供豐富的適配性措施,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營商環境。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