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提醒!疼痛部位每增加1個,心梗風險高12% 全球報資訊
2023-05-14 15:40:57   來源:健康北京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相關資料圖)

是身體出現問題后發出的一種警示

很多人忍忍就過去了

但這種“忍痛”行為

可能會讓小病變大病

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長期忍痛不治會“傷透”心腦血管

疼痛分兩種: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容易找到原發病因,比如崴腳帶來的疼痛就是急性的,少部分慢性疼痛找不到病因。目前臨床上將持續1個月甚至3個月以上的疼痛認定為慢性疼痛。

生活中,大部分人面對這種慢性折磨,寧愿忍著也不愿就醫治療。近日,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長期忍痛不治會“傷透”心腦血管。

研究共納入28萬多名無心?;蛑酗L的成年人,平均年齡56.3歲,研究人員收集了他們臀部、膝蓋、背部、頸肩部或全身疼痛的數據。經過11.9年隨訪發現,24%的受試者報告至少有2個部位疼痛,且疼痛部位越多,心梗和中風風險越高。

◆疼痛部位每增加1個,心梗和中風風險分別增加12%和6%;

◆與全身無疼痛者相比,有2個、3個、4個部位及全身疼痛的人,心梗風險分別增加26%、34%、70%和65%;

◆有4個部位及全身疼痛的人,中風風險分別增加28%和44%。

研究人員強調,新研究提示,評估個人心梗、中風風險時,應考慮疼痛病史,而疼痛治療和管理可能有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慢性病傷心腦血管,與多方因素有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劉健表示,慢性疼痛之所以會損傷心腦血管,與多方面因素有關。

01

慢性疼痛和心腦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包括交感神經興奮、腸道菌群改變、炎癥和遺傳等,這些因素會同時觸發慢性疼痛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開關”。

02

慢性疼痛患者長期服用非甾體類鎮痛藥,這類藥物容易影響血管內皮調節能力,易導致血栓形成,而且可能影響腎臟調節功能,造成機體水鈉潴留,加重心臟負荷,使中風風險大增。

03

疼痛可能刺激機體釋放大量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質,引起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和心律失常。

04

疼痛引起的應激反應還會對機體的凝血功能產生影響,比如增強血小板黏附功能,降低纖維蛋白溶解能力,使機體處于高凝狀態,從而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風險。

05

長期受慢性疼痛折磨的人,更容易出現入睡困難、睡眠易醒、淺睡眠增多、深睡眠減少、睡眠質量差等諸多睡眠問題。夜間睡不好還直接影響白天的情緒和狀態,長此以往也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升高。

06

慢性疼痛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痛風、類風濕關節炎等,這些疾病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劉健強調:

“面對疼痛,大家既不能一味地忍痛不治,更不能隨意服用止痛藥,以免掩蓋原發病?!苯ㄗh盡快到醫院疼痛科或相關科室就診,詳細準確地向醫生描述疼痛信息,比如哪里疼,是否還有其他部位疼痛,是什么樣的疼痛感,多長時間疼一次,疼痛程度如何,什么時候開始疼,可能由什么原因引起?醫生通過以上信息,能初步判斷病因,開具相關檢查和治療建議。

提醒

出現以下癥狀,盡快撥打120,安靜等待專業人員救援,切忌自行開車前往醫院。

①出現胸部疼痛、有壓榨感的同時,還存在呼吸困難、大汗淋漓、喉嚨發緊、下巴疼、乏力、胃部不適等伴隨癥狀;

②突然出現口眼歪斜、一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視力模糊等癥狀,很可能是心梗、中風的發作跡象。

來源:健康北京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