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從頻繁炸機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無人直升機10年崛起之路|天天快播
2023-01-28 16:29:04   來源:環球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在2022年第十四屆中國航展上,各型國產無人直升機大放光彩,共軸雙旋翼、單旋翼帶尾槳、縱列式雙旋、交叉雙旋翼等機型齊齊亮相,從海上到高原無所不至,從物流運輸到應急救援無所不能。但人們很難想象到,10年前的國產無人直升機,還很令業內失望。我國自主研發的無人直升機從萌芽到繁盛,甚至逐步躍升為世界領先水平,主要是在從2012年到2022年的這短短十年。

一、艱難的涅槃

從原理上看,直升機的機械結構就非常復雜,對精度、可靠性的要求都非常高;讓它們實現自動駕駛也最難,因為直升機的操控原理也復雜,而且傳感器的工作環境惡劣。所以,在本世紀初,國內要使用無人直升機主要依靠進口,所謂的“國產無人直升機系統”也基本是在進口的飛行平臺上搞系統集成,這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


(資料圖)

當時,國內曾有企業進口日本雅馬哈的RMAXL181型無人直升機,這本是一款用來噴灑農藥的植保無人機,在國內卻被當成了寶貝,用來執行航拍等任務。而2006年后,連這款農機也買不到了,日本政府無端阻攔中國再次進口該機型,即著名的“中日無人機風波”。此后,美國的AF25B無人直升機在國內走紅,那是極少數西方不禁運的工業級無人直升機,但該機的產量并不高,而且載荷只有不到10公斤,用戶滿意度并不算高。

而同期的國產無人直升機平臺更不令人滿意,它們主要也是仿制日本的雅馬哈RMAX和美國的AF25B等國外機型,性能毫無優勢,在穩定性、可靠性上還非常不成熟,有的機型試飛時甚至找不到敢飛的“飛手”(無人機駕駛員)。

但是,在電力、科研、森林防火等諸多領域,基層一線確實需要無人直升機。因為它們續航相對長、載荷大、可以垂直起降,關鍵時刻可以替人去執行更多危險任務。例如在波及輸電線路的自然災害中,大載荷的無人直升機不但能空中巡線,還可以用于掛線,在層巒疊嶂的山區搭建電力橋梁;每年初春,黃河都面臨凌汛期,用無人直升機空投炸藥爆破浮冰也是可行的應對方案之一;2013年黃大年教授主持的航空物探項目,還成功將無人直升機引入地質勘探領域,這可避免傳統有人直升機探測面臨的成本高、事故風險大等問題。

幸好,在那個業界普遍悲觀的時候,中國也還有中航工業直升機所、中航智等少數幾家院所/企業在嘗試自研大載重的無人直升機。2012年12月,在北京東部的一片荒地上,北京中航智研制的、中國首臺電控共軸無人直升機TD220的首次試飛。這不僅僅是中國首臺電控共軸雙旋翼無人直升機,更是中國第一批自主研發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50kg的無人直升機。

二、為國執劍

無人直升機不僅可用于民用,也可用于國防。它們在軍事方面的作用相當于“游擊隊”,憑借垂直起降、空中懸停、著陸場小等優勢,部署上非常靈活,可執行包括偵察、監視、目標截獲、誘餌、攻擊、通信中繼等各種非殺傷性和殺傷性任務。與有人直升機相比,無人直升機體積小、造價低、能夠有效避免人員傷亡,吸引了海陸空各部隊的關注。

2013年,TD220在無人裝備作戰效能匯報演示中取得了“首發命中、三發三中”的傲人成績,開啟了我國無人直升機在精確制導方面應用的先河,也為無人直升機的軍事化應用埋下了伏筆。隨著技術的日漸成熟與需求日益增長,2015-2018年間,中國軍用無人直升機迎來了第一波發展期,多款察打機型相繼問世。中航工業的AV500無人直升機在軍演中表現搶眼,被評價為性能與美國著名的“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相當;中國兵器工業的CR500無人偵察機鋒芒盡顯,每架機身攜帶8枚反坦克導彈,配合巷戰令敵人防不勝防。與此同時,艦載無人直升機、4噸級無人直升機的研發都開始提上日程。

在眾多央企競逐時,中國第一架無人直升機型號定型任務花落一家民營企業——憑借載荷大、升限高、抗風能力強等優勢,TD220 在軍方的公開競標中脫穎而出,于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款無人直升機型號列裝。中航智也成為第一個民營性質的飛行器總體總師單位,承擔了中國第一款無人直升機型號研發、設計和生產任務。

現在,中國無人直升機型號的從無到有,中國無人機軍備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拉升到了與歐美比肩平的水平。它們讓戰士們如虎添翼,特別是大量無人直升機被用于巡邏邊境,這提升了巡邏效率,減少邊防戰士的辛勞和傷亡,更高效的維本國領土主權。

三、百舸爭流與新的方向

2019年,中國無人機行業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咨詢公司蒂爾集團發布的《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預測》指出,2019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為92.53億美元,2021年已經達到111.6億美元。Frost&Sullivan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民用無人機試產規模2019年已達到600億人民幣,并首次在2020年突破千億。

這時,地質勘探、農林、消防、物流、氣象監測等更多的行業也意識到了無人直升機的用武之地,也對無人機的載荷、續航時間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需求牽引下,短短數年時間里,市場上涌現出了二十多家成規模、成熟化的無人直升機企業,呈現出千帆競技、百舸爭流之勢。

除了從0到1全新開發的機型之外,基于成熟的有人直升機平臺進行無人化改造,也成為一種成熟的方式。例如,2018年,聯合飛機利用電傳飛控技術、多余度飛行控制與導航一體化系統、電傳作動器、智能供配電管理等技術,完成了對某型直升機的無人化改造,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而該無人直升機在2022年為神舟十三號、神舟十四號的往返護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驗證了有人直升機改型無人機的穩定性、適應性以及廣闊應用空間。

利用有人機改型成為無人機,能夠發揮已有飛行平臺成熟、穩定的優勢,有效降低中大型無人機研制成本,快速形成大載荷、譜系化、多用途無人機裝備產品,降低高風險戰場環境中人員傷亡風險。同時,因為不再需要飛行員,這也進一步提升了有效載荷,并降低了人員成本。而且,因為沒有人員傷亡風險,可以讓相對老舊的航空器繼續飛行,等于延長了壽命。據統計,把一架有人直升機改造為無人機,能為直升機延長3至5年的使用壽命。另外,假如每年能夠將1000架不同級別的有人直升機改為無人直升機,僅從培訓費用角度,就可節省費用大約20億元。

四、這只是個開始

我國無人機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始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但經歷數十年探索,中國無人機載重從小發展到大,呈現出可靠性逐步提升、價格逐步降低等趨勢,三大主流構型無人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巨大發展。

消費級多旋翼無人機領域,大疆一騎絕塵,基本占市場份額的70%,全球領先地位難以撼動;固定翼無人機是我國起步最早的構型,在中航成飛、航天彩虹(002389)、騰盾、航天九院、西工大和航天三院等企業和院所的努力下,如今也已取得相當的成就;無人直升機起步雖晚,在中航智、中航工業等的堅持下,發展速度也已經直追歐美,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國內各類無人機百花齊放,也助力了諸多行業的產業升級,它們在物流運輸、通信中繼、電網巡檢等領域,無人機發揮出了越來越重大的作用。而隨著技術的發展與一線的摸索,還有更多的用法被發明。中航工業去年11月發布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白皮書(2022》顯示,2021年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超過1600億元,同比增長61.6%,其中工業級無人機占60%左右。隨著下游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未來將繼續保持增長,預計2025年將達到5000億元。

而無人直升機憑借自身的優勢,也有很多新的用武之地。例如在森林消防領域,無人直升機起降方便,而且載荷大、航程遠,可以用滅火彈將山火消滅在萌芽狀態;在高原物流領域,面對空氣稀薄、機場等基礎設施不足等情況,無人直升機非常適合用于哨所的物資投送和保障邊防補給,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首發亮相的TD550高原型無人直升機擁有6500米的最高升限,就激發了業內的更多想象;在軍事運用上,無人機已經徹底改變了武裝沖突的方式方法,無人直升機憑借載荷大、起降靈活等優勢,在戰爭中則主要承擔著后勤運輸、察打一體等職能。

當然,無人直升機未來如果要在更多領域廣泛應用,還需要朝著安全性高、操作簡單、降低成本的方向不斷發展,在載荷、續航時間等性能上不斷迭代升級,以滿足更多行業需求。而在軍用領域,未來軍用無人機將從單一用途向多用途集成方向發展,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戰斗力,并具備高度智能化水平,自主判斷對戰場變數的應急策略,包括自主飛行、任務智能規劃、智能武器等。此外,未來軍用無人直升機還會向著大載重、高速、高空、長航時進一步發展,擴大作戰半徑,提升效率,從而進一步發揮軍用無人機系統戰場偵察、監視和攻擊作用。

全新的直升機構型,也要得到重視。2022年12月,由貝爾公司研制的V-280“勇敢”傾轉旋翼機擊敗取代黑鷹直升機,贏得美國陸軍“未來遠程突擊機”項目合同。傾轉旋翼無人機結合了固定翼飛機與無人直升機的優勢,兼具航程遠、載荷大等特點,能夠實現長途運輸,兼顧載人與載物,被譽為代表著未來的飛行器,國內也有多家企業也已經啟動了傾轉旋翼無人機的研制。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產品迭代目不暇接。過去十年里,無人直升機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續航水平大幅提高,智能化水平前所未有,應用場景廣布各行各業,為傳統產業進行現代化賦能。下一個十年里,它又將帶來什么樣的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作者:周與,為無人機行業業內人士)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