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博宇)1月14日下午,在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界別聯組會上,市政協委員、民盟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區委主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教授曹先彬指出,硬科技的重要性不亞于“卡脖子技術”,目前存在一系列痛點難點,建議優化創投軟環境,大力發展硬科技,以此深化科技北京戰略實施,助力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作為事關戰略發展的高精尖產業領域,與重要關鍵產品緊密關聯的關鍵核心技術,硬科技的原創性、基礎性、引領性特色明顯,能夠成為一國或地區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殺手锏”。但從當前形勢來看,硬科技發展面臨方向把握難、優質項目尋覓難、團隊實力評估難和系統服務要求高的痛點。
“創投機構能力有限,難以精準研判一項硬科技的技術路線、市場走勢、演進周期,不易踩準投資的時間節點。”曹先彬指出,硬科技要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需要政策、市場、人才、知識產權、法律等要素支持,要求創投資本除了資金,還能提供體系化、精細化服務。
為此,曹先彬提出給知識、拓渠道、優配套的三條建議。
一是助力創投機構認知科技態勢、創投實務。編制發布硬科技發展態勢報告和技術路線圖,幫助創投機構獲取最新信息,提升其專業研判和投資把握能力。建立“專家庫+知識庫”,幫助創投機構及時獲知簡化監管、資金募集、稅收優惠、上市融資等方面的最新政策,以及美國出口管制應對策略、先進設備進口方法等方面的實務知識。
二是助力創投機構接觸創新團隊、優質項目。建立創投機構與高校院所、專業機構的對接機制,促進創投機構與創新創業團隊對接交流。邀請創投機構參與政府產業專項的出題、評審、驗收工作,讓其第一時間獲知、接觸優質創新團隊。打造更多領域創業創新賽會活動,匯聚創新與創投資源,推動“產學研融”深度互動。
三是助力創投機構強化專業服務、系統服務。支持專業機構加強與創投機構合作,為創投機構和被投企業提供法律法規、財務融資、知識產權、人才引培、供應鏈資源對接等服務。降低對國有基金的投資回報周期要求,釋放其投資牽引力,讓創投機構“站隊跟隨”作出投資決策。組織對接地方政府、央企國企等方面資源,幫助創投機構和被投企業了解重大工程項目信息,知曉成果轉化應用路徑,盡早對接更廣闊的市場。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