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10月13日是第33個國際減災日,主題為“早預警、早行動”。國家減災委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提前印發通知,對做好2022年國際減災日有關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通知要求,各地、各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落實災害風險防范各項責任措施;要突出“早預警、早行動”主題,認真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活動;要堅持科學精準,切實提升全社會災害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要堅持群防群治,加快構建多方參與的防災減災救災格局;要堅持多措并舉,廣泛動員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要時刻繃緊神經,全力以赴做好災害事故防范應對各項工作。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照通知要求,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廣東省制作地震、洪澇、泥石流、滑坡、臺風等防災減災系列小視頻,開辟防災減災宣傳欄,向公眾宣傳識災避災避險基本知識和防范自救技能。云南省通過移動、聯通、電信向所有用戶發送國際減災日主題公益短信。吉林省結合國際減災日主題,編印防災減災應急手冊向公眾發放。福建省部署防災減災和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要求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最大程度降低災害風險。黑龍江省依托1.8萬名災害信息報送員開展“萬人走萬村,知識送上門”活動,宣講防災減災知識。湖北省武漢市組織防災減災宣傳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五進”活動,強調把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放在“第一位”。河南省商丘市制作國際減災日主題宣傳海報,面向公眾開展廣泛宣傳。
(總臺央視記者唐國榮)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