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每日精選:15天教你挽回“前男友”,數萬元的線上情感挽回課靠譜嗎?
2022-09-22 15:45:26   來源:大洋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學業與工作壓力、家庭與社交焦慮下如何為個體找到情感與心理的合適引導,近些年來,情感與心理需求不斷受到社會的關注。在許多社交媒體上,不少人發帖求助失戀后、壓力大如何找到合適的情感咨詢,線上情感咨詢行業悄然升溫。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廣州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線上情感咨詢市場良莠不齊,服務缺乏監管,收費標準不一,半個月課程收費3000元、半小時收費650元,甚至單次語音課程收費可達1200元不等,更有不少消費者稱陷入維權難的境地。此外,記者注意到部分機構咨詢師資質混亂,早已被媒體曝光過的“騙人證書”成為機構招攬學員的資質證明,甚至有情感咨詢機構打出“從分手到挽回只需15天”的廣告語。

現象

“花3萬多元挽回前男友,最后人財兩空”

去年年底,林雨欣(化名)與男友的感情到了破碎的邊緣。為了挽回男朋友,林雨欣在社交媒體上接觸到某情感咨詢機構,一開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購買了為期半個月的2999元提升課程。隨后機構告訴她,由于她缺乏戀愛的知識,因此短期的課程不能很快有效果,她需要再報一門戀愛課,并稱“只要學會了不僅男朋友會回來,而且也是受用終身的”。此外,機構建議她再購買一份督導課程,督導同時對接她和男朋友,幫助兩人共同提升。

“剛續費沒多久,大概是上了2次課以后,老師說上課的內容我吸收不了,先不上課了。讓我有問題直接來找他,他給我答疑。”前前后后的4個月里,林雨欣花了30000多元報了3次課,本以為男友能“挽回”,但男友卻提出了分手并將她拉黑。“就是想找一個靠譜的咨詢師解答我的情感難題,我也花了不少錢,為什么就這么難?”

陳薔是曾找情感咨詢機構挽回男朋友的一名學員,她告訴記者,機構在朋友圈、社交媒體賬號發布的案例與情感問題解讀是獲取她信任的重要環節,但是這些案例的真實與否她從未跟機構核實過,“看到他們曬出聊天記錄,當時感覺應該是真實的。”同樣的觀點在林雨欣那里得到證實,“他們的朋友圈經常發一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話和學員的成功案例,還說他們處理過很多比我復雜得多的案例。”

為何這么多人在線上找情感咨詢?有受訪者表示,情感問題不及時解決會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缺乏相關情感教育、對醫療機構心理治療的不了解是催生他們線上尋找咨詢的重要原因。

套路

不明確“一定能挽回”只說“相信我們沒問題”

廣州日報記者發現,機構大多用營銷吸引入局,收費是目的,效果不保證的模式。在各大社交平臺,機構通常以“分手后如何挽回”“如何讓前任回頭”等為主題收割流量,流量是情感咨詢機構吸引消費者“入局”的第一步。

記者發現,一旦咨詢方主動聯系上咨詢師,咨詢師會詳細詢問咨詢方的個人經歷與情況,當咨詢方傾訴完個人案例后,咨詢師會以“一對一設計提升方案”為由吸引咨詢方購買。隨后分配專屬導師,在一對一的溝通中一步步吸引咨詢方購買更多的付費課程,而且課程的種類越來越多,收費越來越高,從一開始的千元左右飆升到上萬元。所謂的課程即以語音指導、微信指導為主,甚至一次語音收費可高達1200元。

記者曾在某短視頻平臺聯系了粉絲數超50萬的某情感咨詢賬號“某某說婚戀”,隨后記者添加了該賬號提供的微信號“某某老師”,在確定記者想要挽回男朋友后,該老師詳細詢問了目前遇到的感情問題,說分手的原因是在感情中存在溝通障礙,她可以收費制定一對一的計劃和課程,并分配專屬老師幫助記者提升。當記者問到能不能保證挽回時,對方表示提升和挽回是同步進行的,要相信他們的經驗。

在記者的調查中,不少受訪者表示在情感咨詢機構的營銷下和話術下,讓他們堅定地覺得這段感情“有得救”,但在后續的合同與聊天記錄中,對方并不會明確告訴他們“一定能挽回”“一定能有效果”,而是用“你這種情況很好處理”“我們見過比你復雜很多的案例”“相信我們肯定沒問題”等話術給咨詢方服下定心丸。

困境

缺乏行業評價標準,咨詢方維權難

除了情感咨詢機構以外,記者發現在市面上不少個人“情感咨詢”收費項目。這些項目以時長為收費單位,價格在每小時10元甚至上千元不等。在調查中,市面上多數機構和個人并未標出資質認證,而是多以標注“資深心理咨詢師”為主。

據了解,2017年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認證。但搜索“心理咨詢師”,仍然可見以執業資格名義招生的廣告。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實則為培訓課程,甚至花錢就能買到不同機構的咨詢師證書。“這也暴露出目前心理咨詢的門檻和評價體系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少年輕的女性會更容易在未經核實資質的情況下購買所謂的挽回課程。”

在記者的調查中,多位受訪者表示,機構或者咨詢師以“情感咨詢是特殊服務,不得以預期效果未達成”作為借口拒絕承擔責任。有受訪者告訴記者,由于服務內容難以界定、合同也有不保證效果等條款,即使起訴對方也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只能“忍氣吞聲、自認倒霉”。林雨欣曾以沒有挽回男朋友為由要求機構退款,機構表示課程曾有進行,當初簽署的合同也明確表示“不得以沒有產生效果為由申請退款”,林雨欣只得作罷。

支招

專家:建議選擇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理治療師楊靜靜表示,“咨詢者在網絡上尋找心理咨詢面臨許多風險,如提供服務的人是否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是否取得相關專業的執業資格?僅參加過培訓不代表有執業資格,咨詢師是否有足夠的勝任力等都是提供完善心理服務的基本條件。”在以往的接診中她曾遇到咨詢者告訴她,某機構的咨詢師對咨詢者因未按照他所提出的方式去改變而采取言語打壓的方式,讓咨詢者承受了巨大的“二次傷害”。如果是專業的咨詢師提供服務,會很大程度避免操作不規范帶來的風險。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心理科主任醫師肖勁松介紹道,“情感咨詢是一種特殊的消費,投入帶來的產出因人而異。但是要警惕對方用打包票的方式,一次性收取大量費用的咨詢方式,這是不規范的市場行為。”肖勁松說,建議大家到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醫院的心理門診進行科學評估。

律師:細化收費標準,如遇不妥可立即報警

針對情感咨詢由于合同條款產生的“退款難”現象,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廖建勛表示,這類糾紛主要在合同糾紛范圍內,再加上情感咨詢的特殊性,如果在雙方簽訂的情感咨詢服務合同中明確規定了效果因人而異,不得以未達到預期效果作為退款原因的話,是不能以效果為由申請退款。“但如果在服務過程中,對方有虛假宣傳、虛假承諾而導致沒有產生效果,咨詢方也是可以申請退款或者部分退款。從這個角度出發,合同也不能完全成為服務方的免責事由。”

泰和泰(廣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廣東省律協婚姻家事委副秘書長梁穎珍建議,選擇付費心理咨詢、情感咨詢時,首先盡量簽訂書面咨詢合同,明確咨詢的費用標準,如詳細到每小時如何收費?為咨詢方提供服務的咨詢師是固定一名還是多名?“此外,建議消費者與具有資質的心理咨詢師、醫療機構簽訂合同,避免與個人簽訂合同。支付咨詢費時,也應向對公賬戶付款,避免直接轉到個人賬戶。”梁穎珍說,一旦發現被騙后,如消費者有書面合同和服務提供者身份信息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退款。如未有書面合同,或發現服務提供者的身份信息造假的,則有可能涉嫌詐騙犯罪,也可直接報警處理。

特別提醒

情感咨詢是一種特殊的消費,投入帶來的產出因人而異。但是要警惕對方用打包票的方式,一次性收取大量費用的咨詢方式,這是不規范的市場行為。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心理科主任醫師肖勁松

選擇付費心理咨詢、情感咨詢時,首先盡量簽訂書面咨詢合同,明確咨詢的費用標準。支付咨詢費時,也應向對公賬戶付款,避免直接轉到個人賬戶。

——泰和泰(廣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廣東省律協婚姻家事委副秘書長梁穎珍

如果在服務過程中,對方有虛假宣傳、虛假承諾而導致沒有產生效果,咨詢方也是可以申請退款或者部分退款。

——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廖建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朝露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