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7日電 題:8月中國出口回落主因海外需求走弱
作者 常冉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資料圖片)
2022年8月中國進出口增速均顯著回落。據海關統計,按美元計,出口同比增速降至7.1%,進口同比增速仍處于低位,錄得增長0.3%,貿易順差收縮至793.9億美元。
8月中國出口增速的大幅下降,印證了海外加息影響下外需走弱逐步兌現。但也不乏支撐因素,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東盟對中國出口拉動的貢獻愈加顯著。
中國出口回落主因是海外需求走弱。全球PMI(采購經理人指數)的綜合、新訂單和制造業指數相較前值均下降。美國通脹數據暫時回落不代表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拐點,在其強非農支撐下,美聯儲依舊保持激進加息步伐,8月美國密歇根消費者現狀指數較前值下降了2.6個百分點。無論是生產型指數還是消費型指數均顯示出需求的走弱。
但東盟對中國出口拉動較為顯著,呈現出一定的結構性亮點。1-8月,東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20.2%,高于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累計出口增速。
內需不足疊加成本壓力導致中國進口增長乏力。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在,高溫和部分限電給投資的推動帶來不確定性,社融和貸款反映國內需求處于較弱的水平。鑒于當前能源尤其煤炭的國內外價格倒掛,國內輸入型通脹風險依然較大,國內能源的成本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部分進口需求。
展望四季度,出口可能呈現增速放緩與韌性并存的局面。全球已有約80個經濟體加入貨幣政策緊縮行列,海外加息潮引發的流動性緊縮直接導致對中間品和消費品的需求大幅退坡,加息對外需沖擊較大。7月,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2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再下調至3.2%,已經是全年連續第三次下調預期,預示著全球經濟衰退壓縮整體需求水平。但新能源相關產品的出口和東盟地區的拉動可能成為四季度中國出口的支撐點。東盟制造業PMI連續11個月擴張,經濟增長表現較有韌性,在RCEP框架的支撐下,東盟生產擴張和消費潛能的發揮,將帶動中國的出口需求增長。俄烏沖突增加了歐洲能源危機的潛在風險,中國基于在新能源產業鏈上的優勢,未來新能源相關產品的出口將迎來發展機會。(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編輯:董文博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