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獲悉,位于福建圣杯嶼海域的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將于近期全面展開發掘工作。一大批元代龍泉窯瓷器,有望在700年后,濾沙去泥、重現世人。本次水下考古,將為研究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據介紹,本次發掘的元代海船遺址,位于福建圣杯嶼海域。201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福建省博物院組織開展相關海域水下文化遺產調查,首次找到海船水下位置。
2021年,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單位,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三次調查,發現水下堆積主要為瓷器和船體,尤其是船體兩側約300平方米的范圍內,文物密集,甚至有成摞的瓷器堆積,且絕大部分可以復原;本次調查還采集標本近700件套,器類豐富,包括碗、盞、盤、洗、高足杯和香爐,以及龍紋大盤和雙魚洗等。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 孫鍵:(船貨)基本是龍泉窯瓷器為主,那我們就按照龍泉窯的生產年代來進行一個劃分,就是從龍泉瓷的這種風格、造型這種工藝來說,年代傾向于元代的晚期。
近期,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組織國內造船史、海外貿易史、陶瓷考古等方面的多位學者,就遺址發掘展開專家咨詢。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 沈岳明:類似于五線譜一樣的,這個可能更清楚,有五道線,這個還(用短斜線)弄兩下,所以這個都是典型的元代特征。
沈岳明教授所說的“五線譜”,通常位于瓷器外腹口沿下,5條橫線貫穿外腹周遭,再加3道類似音符的短斜線點綴,形神相似,“五線譜紋”成了專家學者對瓷器上此類紋樣的通俗稱謂。除了這兩件高足杯,水下調查階段采集的多件青瓷碗,其外腹也裝飾有五線譜紋。
另外,碗、盤、洗等器物的外腹,出現雙線蓮瓣紋,在專家看來,這同樣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
據介紹,正式考古發掘,在今年9月上旬全面展開。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