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的高溫天氣,中央氣象臺已連續發布30多天高溫預警。受高溫少雨影響,南方多地土壤墑情明顯偏差,給農業生產帶來嚴峻挑戰。
持續高溫天氣會對我國農作物生長有何影響?哪些作物和地區受影響最大?
8月23日,在鄱陽湖畔南昌市進賢縣三里鄉六零圩,施工負責人正在指揮挖掘機操控人員進行挖渠蓄水作業。劉占昆 攝
(資料圖)
長江流域降雨明顯偏少
今年7月以來,我國長江流域遭遇持續高溫侵襲,流域平均高溫熱度25.6天,部分地區超過30天,較常年同期多了14.1天,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7月至8月,長江流域降雨明顯偏少,其中7月平均降水量達141.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8.2%,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8月以來,江南、江漢、西南地區東部累計降水量不足10毫米。
據應急管理部數據,7月以來,長江干支流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少了二至八成,上中游來水量為1949年以來同期最少,三峽來水少四成,長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這些水位較常年同期低5.2到7.9米,為歷史同期最低。
其中,湖北、重慶、四川等地的氣溫高,蒸發量大,土壤失墑快,旱情發展迅猛。
據湖北省氣象局數據,目前湖北省92%以上的區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氣象干旱,鄂西北大部、鄂西南中部、江漢平原東南部及鄂東南東部達中旱以上,十堰中西部、恩施中部、咸寧東部達到特旱等級。
在重慶,78.9%的土壤水分觀測站達到中度以上的土壤干旱,其中50.8%達重到特旱。
8月18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干旱黃色預警,20日進一步升級發布氣象干旱橙色預警。與此同時,應急管理部也針對湖北、四川、重慶等地區旱情啟動了國家Ⅳ救災應急響應。
多種作物受影響
據應急管理部統計,受本輪干旱影響,長江流域內飲水困難人口340多萬人,部分省市因為水電站發電減少,缺電嚴重,農作物受災面積已達5550萬畝,其中正處在生長期的秋涼作物、林果作物受到較大影響。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表示,南方地區持續高溫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一些稻谷作物,經濟林果作物,比如茶葉、水果等受到日灼熱傷害等影響,會造成產量上的一些損失,此外,持續的高溫少雨會導致農田缺墑,土壤水分較少也會對農業生產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
國家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鄭昌玲介紹,高溫天氣不利于一季稻開花授粉和灌漿、玉米抽雄吐絲、晚稻返青分蘗和棉花開花結鈴。目前,安徽中南部、湖北西部和南部、江西北部、四川盆地東部等地的一季稻、玉米等秋糧作物生長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重慶市氣象臺副首席預報員吳政謙表示,據統計調查,重慶市水稻、玉米陸續進入秋收階段,中低海拔地區水稻進入收割期,進度已超過三成,玉米收獲進度超過八成,受兩輪晴熱高溫天氣共同影響,水稻生育進程普遍較常年偏早了7-10天,造成水稻生長后期灌漿時間縮短,粒重有所下降,總體上對水稻、玉米產量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因高溫干旱影響,造成稻田蓄水條件差,對后期再生稻產量帶來影響。
他表示,重慶柑橘、茶葉等山地特色作物則受害比較明顯。柑橘出現果實日灼、葉片萎蔫、果實生長停滯等現象,部分茶園出現明顯旱害,葉片出現萎蔫干焦,夏茶生長受到影響。全市大部地區蔬菜提早收頭,紅薯葉片枯萎、大豆結莢偏少,中東部山區中藥材主產區也出現局地干旱,造成損失。
四部門緊急印發通知抗旱
近日,中國農業農村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全力抓好防災減災各項工作,抗高溫熱害干旱奪秋糧豐收。
通知指出,7月下旬以來,南方地區旱情快速發展,疊加高溫熱害,給秋糧生產造成嚴重威脅,農業抗旱減災形勢異常嚴峻。各級農業農村、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要加強應急值守,強化溝通會商,精細精準調度災情、研判影響。持續開展災害性天氣特別是高溫干旱預測預報,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精準指導抗旱提供科學依據。千方百計廣辟抗旱水源,水利部門要加強對江、河、湖、庫等水源的科學調度管理,努力保障農業灌溉用水需求。
通知提出,要分區域分條件落實抗高溫熱害干旱措施,分作物分環節落細穩產增產措施。有灌溉條件的地區,要根據旱情發展形勢,落實好深水降溫、小水勤灌、流水散熱等以水調溫關鍵措施;丘陵崗地、“望天田”、灌區末端等缺乏水源的地區,要通過機械、機井等提水送水,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雨;對受災較重甚至絕收的地塊,要適時補種改種紅薯、雜糧等晚秋作物,適宜地區的中稻可割茬蓄留再生稻。
通知稱,對高溫熱害造成結實率下降的中稻,要抓住有限的灌漿時間,科學增施穗粒肥,努力增加粒重,彌補結實率下降損失;雙季晚稻正處于拔節孕穗期,重點要防范可能發生的伏秋連旱,提前做好抗旱工作預案,提早調度儲備水源,適時增施孕穗肥,促進生長發育;南方高溫區的玉米,要針對水分和養分消耗大的問題,落實“一噴多促”等穩產增產措施。同時,蔬菜、水果、茶葉等作物也要針對高溫熱害和干旱影響,落實好抗災減損措施。
中央氣象臺預報,預計到8月底,南方高溫天氣將出現一定程度緩解,25日以后長江流域干旱區的降雨也將有望增多。但降雨過后,江漢、江南北部、西南地區東南部高溫熱害仍將持續,且與往年同期相比,長江中下游降水偏少二成至五成,干旱持續的風險較大,需做好伏秋連旱準備。
陳濤表示,通過一些人工灌溉、噴灑等農業措施,對高溫造成的氣象干旱會有一定的防御效果,但氣象干旱對農業造成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后期還需要持續關注高溫少雨的變化情況,隨時做好防范準備。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