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貴州省榕江縣忠誠鎮苗本村的農民在梯田上搬運西瓜。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對于西瓜,中國人可謂是情有獨鐘。在暑氣騰騰的夏日,西瓜伴隨無數中國人熬過酷夏,消融暑氣。
(資料圖)
中國人對西瓜有多熱愛?中國人的“西瓜自由”是如何實現的?小小的西瓜,反映出怎樣的農業科技變遷?
中國人對西瓜有多熱愛?
從產量看,2020年中國的西瓜年產量6024.69萬噸,占全世界西瓜總產量的59.29%。如果將世界第二到第十產瓜國的總產量相加,也只有中國的1/3左右。
盡管生產了占全世界近六成的西瓜,2020年我國仍然進口西瓜約9.7萬噸。同樣在2020年,我國出口的西瓜僅有約4.4萬噸。這意味著僅2020年一年,我國國內市場就消耗掉約6029萬噸西瓜。不得不說中國人對于西瓜的需求太大了。
中國人的“吃西瓜自由”是如何實現的?
盡管西瓜在我國種植的歷史很長,但栽培面積一直不是很大。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西瓜總面積不足百萬畝,栽培地區主要集中在華北、長江中下游等傳統產區。因受到生產條件限制,這時期西瓜的單位面積產量和品質都不高,上市時間也集中在盛夏。
從20世紀到70年代開始,隨著農田水利條件有了較大改善,優良品種的引進、選育、推廣,以及先進的施肥、植保技術的普及,我國西瓜的單產水平和品質得到一定提高,種植分布也更加廣。
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西瓜種植的高速發展階段,不僅種植面積迅速增加,西瓜品種也逐漸多元化,眾多優良品種迅速普及推廣。在八十年代發展的基礎上,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西瓜產量開始出現質的飛躍,增幅高達83%。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 20世紀90年代各地西瓜生產面積在趨于穩定的基礎上向周年化生產供應方向發展,大棚及溫室栽培發展很快, 早春促成栽培與秋延后抑制栽培得到很大發展, 這意味著老百姓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西瓜。
進入21世紀,隨著水果品種的豐富多彩,西瓜由夏季水果之王向周年保健型水果角色轉變,中小果型西瓜得到人們的青睞,同時無公害綠色西瓜、有機西瓜的生產成為市場的呼聲。
小小的西瓜,反映出怎樣的農業科技變遷?
今天我國西瓜產業呈現出遍地開花、百花齊放的局面,這種繁榮興盛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政府的重視和政策,以及科技進步和持續投入的支撐。
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國家十分重視西瓜行業科研生產的發展,西瓜科研項目被列入了科技部國家“863”計劃,2006年科技部批準設立了“國家瓜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8年農業部組建了“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等。
在上個世紀90年代,鄭抗系列、京抗系列、蘇抗系列和西農8號等多個抗枯萎病的西瓜新品種,在生產上進行了大面積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培育的“西農8號”新品種,獲得了西瓜的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后來還有“廣西3號”以及“京欣”等,陸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強大的科技力量,還能滿足人們不同的愛好,比如吃瓜不吐瓜籽。為了滿足人們的這一愛好,科學家們開始研究無籽西瓜。到80年代,全國無籽西瓜種植面積已達十余萬畝,年出口量達到3萬噸以上,形成了廣西藤縣,河南中牟,湖南邵陽、長沙等出口基地。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有人喜歡無籽西瓜,卻也有人喜歡專吃瓜子。于是科學家們又專門培育了“多籽西瓜”,專門用于生產瓜子。這類西瓜含糖量較低,還適合糖尿病人吃。
由此看來,“吃西瓜自由”的背后是滿滿的科技支撐啊!隨著西瓜產業的科研能力不斷發展,相信關于西瓜的甜蜜事業,未來還可以有很多暢想……
監制:唐心怡
編輯:周佳苗 邢硯薷(實習)
制圖:王雅婧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