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盛夏的到來,“天氣大廚”也開始忙碌起來,煎、烤、蒸、煮花樣百出。目前,我國正在經歷今年以來范圍最廣的高溫過程,各地小伙伴實力演繹“曬成煎鍋,烤成肉串”、“悶成蒸籠,熱成肉龍”……未來10天,南方高溫不下線,火力全開。中國天氣網推出全國高溫蒸烤地圖,看你家會熱成啥樣。
全國高溫蒸烤地圖出爐 看你家是煎烤還是蒸煮區
從昨天(7日)開始,今年以來范圍最廣的高溫天氣過程強勢來襲,波及20余省市區。根據預報,未來10天,四川盆地、江淮、江漢、江南、華南中北部等地仍將出現持續性高溫晴熱天氣。
(相關資料圖)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介紹,本輪高溫天氣過程具有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等特點。8日,高溫天氣的核心區域主要出現在新疆南疆盆地、內蒙古西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中南部、黃淮西部、江淮、江南中東部及四川盆地等地;9日江漢、江淮以及江南等地的高溫天氣發展增多,高溫區域連成一片;10日之后,除了陜西南部和四川盆地高溫天氣較為持久外,高溫重心轉移到江南一帶,華北南部、黃淮等地受降雨影響,高溫天氣暫歇,天氣由干熱轉為悶熱。
雖然都是熱,但各地熱得花樣百出。有的地方高溫炎熱,儼然是“曬成煎鍋,烤成肉串”;有的地方高溫高濕,“悶成蒸籠,熱成肉龍”;也有地方雨水與暑熱共存,“下雨如同下熱水”……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全國高溫蒸烤地圖來看,未來三天,“天氣大廚”火力全開,以各種方式“烹飪”著各地的小伙伴。
今天,我國呈現“北煎烤、南蒸煮”的局面。在新疆、內蒙古西部、寧夏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出現,午后空氣濕度低于30%,燒烤感十足,簡直就是“我與烤肉之間就差一撮孜然”的真實寫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河南一帶的空氣濕度稍高一些,但烈日炙烤,戶外會有“地面賽煎鍋”的感覺。
在南方地區,空氣濕度更高,大部地區開啟“上蒸下煮”模式,四川東部、重慶、福建北部位于“燜蒸區”,桑拿感極強,大家可能經歷傳說中的“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東部、廣東等地有將經受暑熱和雨水的雙重考驗,仿佛置身“煮鍋”中,體驗一把“天上下熱水”的感覺。
9日,也就是周六,“煎烤區域”迅速縮減,范圍僅剩河南西部、湖北西部以及甘肅、寧夏的部分地區。河北東部、山東、河南東部、安徽、湖北以及廣東、廣西等地位于“熬煮區”,經受雨水和暑熱的雙重攻擊;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則繼續“燜蒸”。
10日,我國中東部的“蒸煮區域”依然較大,四川東部、重慶、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北等地都將位于桑拿感十足的“燜蒸區”,南方大部的小伙伴將“齊蒸桑拿”,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地方可能日夜連軸熱,防暑降溫措施一定要跟上;“熬煮區”主要位于山東、江蘇、安徽、河南以及華南南部沿海一帶;“煎炸區”集中在內蒙古、陜西、寧夏的局部地區;新疆、內蒙古西部一帶依然是烈日炙烤,酷熱難耐。
干熱VS悶熱 哪個讓人更崩潰?
夏天的熱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干熱,以氣溫高、太陽輻射強、空氣濕度小和晝夜溫差大為特點;另一種是悶熱,以氣溫高、空氣濕度大、無風或風力小為特點。
關于悶熱還是干熱更難受的爭論一直未停止,究竟哪種熱更令人崩潰呢?中國天氣曾在微博發起《干熱和悶熱哪個更難受》的投票,結果顯示,3.2萬位網友選擇了“悶熱蒸桑拿”,占比高達八成,而選擇“晴曬燒烤”網友僅有兩成左右,“悶熱蒸桑拿”碾壓式獲勝。
為何大家會覺得悶熱天更難受一些呢?王偉躍解釋,往往在天熱時,人體通過出汗來降溫,汗液蒸發吸熱,可以帶走身體的熱量。而在“桑拿天”里,皮膚上出汗蒸發不暢快,人體內的熱量無法及時散播出去,會讓人覺得更難受。
根據體感溫度的測算發現,當氣溫達到一定高度后,同樣的氣溫條件下,濕度越高,體感溫度越高。不過,王偉躍也提醒,體感溫度還會受到風力等因素的影響,加上每個人感知也有差異,熱的感受會因人而異。
牢記“三多兩少”科學防暑降溫
干熱“燒烤天”意味著陽光強烈,往往地表溫度也特別高,容易使人體產生熱應激和熱損傷,常見的熱致疾病有熱疹、日灼傷和中暑等,嚴重的有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而悶熱“桑拿天”容易使人無法及時散熱,導致體溫升高、心跳加快,若體溫升至極限,就會危及生命。
干熱天和悶熱天各有各的難受,防暑降溫都不容忽視。總體來說,應對酷暑的重點就是做到“三多兩少”,即多通風、多休息、多補水和少外出、少耽誤。
相比而言,在“燒烤天”里,要更注意遮陽防曬,外出一定要注意帶上遮陽傘或遮陽帽,如果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考慮穿透氣性好的長袖襯衫,避免曬傷;“桑拿天”需更注意補水和通風,避免中暑。中國天氣網提醒你,無論干熱還是悶熱天,防暑降溫都莫大意,愿大家科學避暑、安然度夏。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