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掛職四川廣元市青川縣委常委、副縣長的杭州干部何立劍的案頭,放著一盒特別的茶葉,包裝上寫著“一片葉子感黨恩,青川白茶敬親人”字樣。這是今年三月,青川縣采下的第一批“白葉一號”茶葉。茶香四溢間,一個關于東西協作和共同富裕的故事緩緩展開。
“白葉一號”來自浙江,在青川的種植時間不到四年,卻已成為不折不扣的“金葉子”。今年青川首屆“白葉一號”采摘節上,累計采摘鮮葉7180斤,實現營收215.4萬元,市場終端價最高達6000元/斤。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村民們自發把第一批新茶送給浙江親人品嘗。
扶貧茶
540萬株白茶苗“遠嫁”青川
收到青川感恩茶的,還有湖州安吉縣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
2018年4月,盛阿偉帶著黃杜村的農民黨員們給寫了一封信,匯報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并提出愿意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后富的精神,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很快,1500萬株“白葉一號”茶苗遠赴西部,其中540萬株落地廣元市青川縣。青川是廣元產茶大縣,種茶歷史悠久。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4.01%,常年空氣優良天數98%以上,主要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Ⅱ類標準。好山好水好空氣,為“白葉一號”提供了最優質的生長環境。
到2019年,青川縣全面完成540萬株茶苗“遠嫁”栽植。到2021年,已累計建成5318畝“白葉一號”基地,第一批受捐的茶苗已長成可采摘的茶樹。
去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工作啟動后,杭州從湖州手中接過了東西部協作的接力棒,包括何立劍在內的12名杭州干部遠赴廣元。在他們手中,安吉的這批“扶貧苗”有了新的故事。
數字茶
杭州打造“白葉一號”數字駕駛艙
杭州的“金名片”,除了數字經濟,還有龍井茶。對于如何種茶,杭州干部有著獨特的思路。廣元市政府副秘書長、杭州市幫扶廣元工作隊隊長周展介紹,新一輪東西部協作以來,已累計投入協作資金2600萬元,新增發展白茶種植面積1800余畝,并打造了“青川茶智”數字駕駛艙。
借助數字駕駛艙,茶園空氣濕度、土壤溫濕度、氮磷鉀含量等茶葉生長環境數據都能通過攝像頭和傳感器實時傳輸到大屏幕上。一旦某項指標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向網格員發短信,提醒其前去進行管護。
“浙川兩地地理氣候存在差異,過去當地白茶種植遇到什么問題,需要浙江專家不遠千里跑過來指導。有了數字駕駛艙,一塊大屏就能讓專家了解得清清楚楚。”在何立劍看來,數字駕駛艙破解了青川白茶的管護難題。
接下去,數字駕駛艙還將進一步升級。“現階段主要針對的是茶葉的生長管護階段,今年開始還要將數字化成果進一步延伸到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等整個產業鏈條。”何立劍告訴記者,“打個比方。將來你買了一包青川白茶,掃一下包裝的二維碼就能了解到茶葉生長過程中的各項指標,讓青川白茶成為真正的放心茶、明白茶。”
除了白茶,青川本地的“七佛貢茶”等綠茶品牌也將受益于杭州的數字化成果。記者獲悉,今年青川縣將再發展近一千畝“數字綠茶”,帶動全縣茶產業實現提檔升級。
富民茶
“五金”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
小小一片茶葉,蘊含著十多萬人致富增收的希望。截至目前,青川縣全縣茶葉種植規模達到27.4萬畝,實現綜合產值25億元,農村人口人均就有1畝茶。
怎樣讓茶產業真正成為當地群眾的“金葉子”?有好茶,還需有好制度。入川以來,杭州幫扶廣元市工作隊創新推動建立了返租倒包掙現金、土地流轉收租金、務工就業獲薪金、茶苗作價得股金、集體收益壯基金的“五金”利益聯結機制,讓茶產業的收益與群眾利益牢牢捆綁在一起。“我家6畝坡地都種了‘白葉一號’茶苗,每畝租金300元。”關莊鎮群力村村民王光遠表示,他平時在基地搞管護,一年能掙1萬多元,加上租金收入能有近2萬元。
據統計,“白葉一號”茶苗落地以來,累計返租倒包3413余畝、年補貼管護資金785萬元,流轉撂荒土地1500余畝、產生租金180余萬元,提供穩定就業崗位200多個、季節性務工5萬多人次。
此外,杭州還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490萬元,開工建設茶葉博覽園、茶文化體驗中心等茶旅融合產業項目,通過發展旅游產業幫助茶農進一步提高收入,讓青川的好山好水真正成為取之不竭的“金山銀山”。目前,僅青川縣“一白一綠”兩個茶葉基地就能帶動周邊60%以上的村民實現人均年旅游增收2500元以上。(記者 陳立平)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