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觀察 >
21歲大學生回村當農民 從30畝到1200畝她用有機種養敲開致富門
2022-04-07 09:48:45   來源:華西都市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3月暖陽,南充市西充縣西山廟村的有機農田里,一身工裝的張麗萍,正忙著查看桃樹長勢。

2015年,21歲的張麗萍返鄉創業,乘著西充縣發展有機農業的東風,當起“新農人”。從30畝到300畝再到1200畝,她用勤勞和智慧,變荒山為“世外桃源”,用青春在土地里種下致富理想。

現在,張麗萍是西充縣百門寺桃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也是南充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副會長,還曾入圍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她說,7年農業路,希望更多年輕人投身鄉村振興,實現青春的價值。

21歲大學生回村當農民

“我想種出一方世外桃源”

1994年,張麗萍出生在西充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耕讀傳家。大專畢業后,她在北京某品牌招聘企業北京總部實習,擔任HR(人力資源)。

大城市的生活忙碌充實,但張麗萍卻總放心不下在西充老家的家人。于是,她做了個大膽的決定:回老家!

2015年,21歲的張麗萍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回到家鄉,將自己扎根在小山村,接手家里的30畝桃園,挑起父親的“務農擔子”。“父親按傳統方式種桃,一年忙到頭卻落不到多少收益。母親體弱多病干不了重活,妹妹放學回家后沒人輔導作業……”

作為“新農人”,張麗萍決定不再走父親的老路,乘著西充縣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的東風,她從有機種養和鄉村旅游著手,給桃園來個“大變身”。

修枝、嫁接、澆水、施肥……熟練的動作、小麥色的皮膚、沾滿泥土的雙手、滿是灰土的藏藍色工裝,很難讓人將張麗萍與她過去的身份聯系起來。

“我從小就在農村長大,對土地有一種特別的情懷。”張麗萍告訴記者,大學寒暑假,她經常帶著一把鋤頭、一壺水、一點干糧,跟著父親上山開墾荒地,往往一去就是一天。

“那時候山上的水電氣都沒通,都是雜草。”張麗萍指著房屋前一塊開滿花的桃子地告訴記者,從那時起,她心里就有了回家創業的打算,“我想種出一方世外桃源。”

從30畝到1200畝她用有機種養敲開致富門

雖然從小在農村長大,但真的要發展農業,全然沒有張麗萍想象中那么簡單。

有機農業怎么做?種養結合怎么搞?什么技術都不會的她,積極參加縣里組織的技術培訓,又前往成都各桃園拜訪參觀、向種植大戶和農學專家請教,想方設法把自己從“門外漢”變成“桃專家”。

張麗萍逐步建立起以次品果喂豬、豬糞進沼氣池、沼液灌桃樹、樹下養家禽的有機種養殖模式,將傳統粗放、品種單一的桃園升級為“畜-沼-桃”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區面積由原來的30畝,不斷擴大。

作為非農專業畢業的農業創業者,張麗萍面臨著缺技術、缺資金、缺市場的困境,但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做有機農業的決心依然堅定。

2017年,張麗萍的龍鳳桃園獲得《有機轉換認證》證書,215項農殘檢測指標均未檢出“農殘”,產品在2018年中國鄉村產業博覽會上獲得“優質特色農產品”榮譽。

她還發展成立百門寺桃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吸納50余名村民就近務工,每年發放工資和租金50余萬元。她還不定期組織村民參加種養技術培訓等,并引導村民發展林果經濟和禽畜養殖,以多種方式促進村民增收。

為拓寬增收渠道,張麗萍還在桃樹下套種榨菜等蔬菜,建起糧油基地900畝,以及可存欄500頭的豬場、20畝魚塘,年產值達到500萬元。

“今年再發展有機蔬菜,將園區總面積擴大到1200畝。”張麗萍說,她將一步一個腳印深耕有機農業,完善循環種養模式,做優觀光旅游,帶動更多群眾增收。

呼吁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

“鄉村振興是一群人的事業”

2017年,張麗萍通過專升本考試,取得了四川農業大學的本科學歷。今年,她還打算考取四川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的研究生,“都是為了種好地!”

隨著事業的蒸蒸日上,張麗萍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入圍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獲得西充縣巾幗創業創新先進個人、南充市優秀返鄉創業企業家、南充市首屆十佳新型職業農民等榮譽。

她的百門寺桃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她還是南充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副會長。

在張麗萍的影響下,村上有不少村民跟著發展有機種植,甚至還帶動了其他一些年輕人回到家鄉創業。

“有些人不到半年就走了。”張麗萍有些感慨,做農業不易,這些年越來越多年輕人投身農村,有的離開了,但也有很多人堅持下來。

“我在學生時代就看過一句話: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幫助家鄉擺脫貧困。”張麗萍說,每次和年輕朋友交流創業經驗,她都會分享這句話。

一晃7年,張麗萍已成為南充本地小有名氣的現代農業專家。每當有人來咨詢時,她都會傾囊相授,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對方。

張麗萍希望有更多吃苦耐勞的年輕人回到家鄉,“鄉村振興不能靠一兩個人單打獨斗,而是需要一群人的努力,是一群人的事業。”(記者謝杰 趙紫君)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