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阿香,是蕭山區聞堰街道一名普通的后勤人員,已在街道工作17年。平日里,她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負責搞衛生、布置會場等服務工作,與人接觸的不算多。但是在這個春節,新冠疫情的到來打亂一切,阿香也成了戰疫一員,近距離感受到街道那群干部真實的工作狀態。
1月28日,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聞堰新增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聞堰街道立即啟動“三區”管控應急預案,按照《疫情防控六大機制》要求,建立了指揮中心、綜合協調、數據梳理、醫療救治、封控區管理、管控區和卡口管理、集中隔離點管理、外圍秩序和內部巡查管控、監控工作、宣傳輿情、社會面管控、物資保障、督查維穩等共13個小組進行服務保障。
事實上,早在1月26日傍晚,阿香和街道的人都已接到通知,全員加班!跟安靜下來的集鎮相比,街道6樓的大會議室是熱鬧的。作為此次街道的臨時指揮中心,這里每天進進出出上百人。作為后勤保障人員,她的工作是讓指揮中心的每個人都能吃上一口熱飯,喝上一口熱水。但是,她發現她的這個簡單愿望,要實現起來很難。
“作為街道‘大家長’的張文波書記和柳玉華主任,他們的工作狀態要么緊盯屏幕,要么在討論,要么打電話,要么就在一線,吃飯從來沒有準點的,原本就是很簡單的盒飯,扒拉幾口很快的,但是他們還是沒有時間吃。”阿香記得他們倆最遲的一次中飯是下午2點15分。有時候他倆下午1點半過來,阿香會去問現在吃飯嗎?他們回答說,等一下,現在還有問題要解決。這一等,飯就又涼了。“別說吃飯了,忙的時候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阿香去倒水,發現杯子還是滿的,根本沒喝過。
除了幾位指揮,其他工作人員在阿香眼中也是這個樣。“副書記周明茶做事雷厲風行,是街道的‘鐵娘子’。疫情發生以后,周副書記就像釘子一樣‘釘’在了指揮部。”阿香注意到,周明茶每次把飯端起來,還沒吃上,電話就來了,她一定是先處理工作,再吃飯,幾次下來,飯早就冷了。阿香后來知道,周明茶是負責所有后勤和一線的物資、人員調配問題,雖然她的飯是冷的,但是她一定要保證后勤和一線工作人員的飯都是熱的可口的。
為了讓他們吃上一口熱飯,阿香特別準備了一只泡沫保溫箱,但是因為時間實在太久了,保溫箱也沒有辦法保溫,她總是眼睜睜看著飯菜變涼。
而阿香在現場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先保障一線的,再保障后勤的,最后才是指揮部的。”
這些天天天與街道干部們待在一起,阿香也注意到了一些不尋常。宣統委員來萍手背上有烏青針眼,應該是剛掛過點滴;副主任邵銀梅手受傷了,所以用圍巾掛著手;黃建文委員和夏建飛副主任原先都是大嗓門,這幾天都是凌晨兩三點入睡,睡眠嚴重不足喉嚨“啞炮”了;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韓健院長為確保核酸檢測細節到位,一直在指揮中心與一線之間奔波,嗓子也啞了;撇下年幼的一對孩子,黃山新村聯村干部楊波,這幾天一直在一線,隔離居民開始要接返了,他又匆匆趕去紹興上虞……
副主任孔陽,阿香也是認識的,但以前只知道他常年獻血,還曾經在杭州公交車上參與過救火。這次,孔陽負責的是轉運工作。這是一項有風險的任務,但是他一直堅持在最前線,不換崗,24小時待命。有一次阿香發現孔陽的防護服上有個洞,她馬上說:“孔主任你這樣有危險的,還是換一套吧!”但孔陽拒絕了:“防護服是重要戰疫物資,能省一套是一套!”阿香只得拿來膠帶把防護服的洞貼上了。
一場疫情來襲,阿香對街道里的每一個人都更熟悉了。她說,進出指揮室,所見所聞,都激勵著她更加用心為大家服務。每次到了飯點,是阿香最忙碌的時候,忙完以后,阿香也不閑著,她不刷手機,時刻關注著指揮中心的各個角落。工作人員吃完盒飯以后,桌上油膩膩的,阿香拿來干凈抹布,趕緊擦干凈,有垃圾趕緊清理掉,保證桌面和會議室整潔無異味。平時,阿香也會到整棟樓走走看看,衛生有沒有搞干凈,桌面上垃圾是否清理干凈。春節的這些個晚上,阿香也就是除夕夜匆匆忙忙扒了一口飯,又回到街道工作。(記者 郭燕 鄭麗華)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