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觀察 >
當虛假流量泛濫不止 會不會讓本分的運營者都玩不下去
2022-01-26 07:44: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隨便點開一個直播間,就看到幾十萬甚至百萬贊,幾分鐘賣出六七十萬元的商品。直播帶貨如此“神話”嗎?小心被忽悠!日,深圳市智碩云科技有限公司被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處300萬元行政罰款的頂格處罰,原因就是銷售群控管理系統制造大量虛假訪問。(中國消費者報微信公眾號1月18日)

市場監管部門對這起“假人”帶貨的處罰依據,來自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者其他方式,實施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

網友隨便點開一個直播間就能看到幾十萬、百萬贊,幾分鐘就賣出六七十萬元商品的“神話”,就是技術手段的“貢獻”。網上有文章介紹了群控系統的厲害:通過電腦控制,只需要1人就可以同時管理N臺手機。

但是,任何技術都只能為吸粉提供條件,卻決定不了粉絲和客流量。畢竟,流量和粉絲量只能由網友點擊、注冊或關注決定。如果商品功能不實用,或營銷水不行,什么“系統”都沒法讓訪客和粉絲自動上門。所謂群控系統的“業績”,靠的不是真吸粉,而是以“假人”粉絲制造的虛假流量。

從媒體調查的情況來看,很多虛假流量生意的背后,都隱藏著規模的網絡黑灰產業鏈。一些直播間的“熱鬧”場景,不少“爆款”網文的背后,也閃爍著黑灰產業鏈的影子。此事中的帶貨“假人”,其實就是“網絡水軍”的一個品種,本質是數字時代的“托兒”。

通過炮制虛假流量進行不正當競爭,不僅會對市場秩序造成暫時破壞,長此以往,還可能形成劣驅逐良效應:當虛假流量泛濫不止,成為“通行規則”,結果會不會讓本分的運營者都玩不下去,就剩下“假人”跟“假人”在玩?(記者馬滌明)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