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觀察 >
“2021中國互聯網大會未成年人保護論壇”在北京召開
2021-10-19 08:31:20   來源:中國消費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日,“2021中國互聯網大會未成年人保護論壇”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的《互聯網臺未成年人保護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游戲臺的未成年人保護得分最高,超過均值,在線教育、社交、直播、醫療健康臺未成年人保護總體得分較低,尤其是直播臺與游戲臺相差30分,差異較大。多位專家在論壇上指出,互聯網臺要樹立全網、全領域保護意識,承擔起未成年人保護的主體責任,為青少年打造健康友好的網絡環境,加強本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六類臺未成年人保護力度差異較大

《報告》由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聯合未來網、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工作委員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處青少年網絡安全保護專家組共同發布?!秷蟾妗凤@示,網絡游戲臺、直播臺、社交臺、在線教育臺、音視頻臺、醫療健康臺六類臺未成年人保護的均得分差異大,臺之間及內部六個維度的不均衡特點比較突出。其中,游戲臺的未成年人保護得分最高,超過均值,其他依次是音視頻臺、在線教育臺、社交臺、直播臺,醫療健康臺得分最低,直播臺與游戲臺相差30分,差異較大。

《報告》指出,網絡游戲臺在未成年人保護政策落地方面的工作有效推進,科學普及等工作亟待加強;直播臺在防沉迷(綜合)管理、隱私和信息保護制度表現突出,但在信息提示、技術保護、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方面十分薄弱;社交臺在信息提示、技術保護、應急投訴和舉報機制、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維度得分均過半,但防沉迷(綜合)管理、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相對較弱。在線教育臺在信息提示、技術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三方面整體表現尚好,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防沉迷(綜合)管理,應急、投訴和舉報機制,以及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方面則十分薄弱;音視頻臺在防沉迷(綜合)管理、應急投訴和舉報機制、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方面表現突出,在信息提示、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方面非常薄弱;醫療健康臺在應急投訴和舉報機制、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方面得分較高,但在技術保護、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方面亟待加強。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亟待加強

未來網董事長馬興民在發言時表示,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各類網絡內容日益豐富,同時也良莠不齊,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未成年人,在網上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此類內容,對于價值觀尚不健全、缺乏辨別力和抵御能力的未成年人來說,往往難以屏蔽和遠離不良網絡內容的侵害。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的行為隱蔽更強、危害更廣,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刻不容緩。

北京市公安局行政總隊副支隊長趙煒在發言時指出,目前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相關防范教育引導缺失。很多家長覺得網絡詐騙離自己孩子很遠,但實際上,不僅家長可能被騙,孩子也面臨這種風險。此外,未成年人利用網絡違法、網絡詐騙,也沒有得到社會普遍的重視。對未成年人防范詐騙、防違法的宣傳教育力度都不夠。

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師范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院院長李韜認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有兩重核心要義,一是要保護未成年人免于侵害的權利,二是要保護未成年人促進發展的權利。免于侵害的權利是一種消極意義上的權利,在數字化時代,算法折射下的片面世界消解主流價值觀,助長了泛娛樂化、獵奇、庸俗、低俗、惡俗等社交臺內容迎合式算法推薦,造成了未成年人群體內部的封閉化和外部的圈層化,這些問題對未成年人的成長構成了不同程度的現實及潛在威脅與侵害,免于這些侵害是未成年人的權利,也是實現未成年人健康發展的關鍵。促進發展的權利是一種積極意義的權利,促進發展首先是要提升未成年人的數字能力,數字能力是未成年人基本能力的組成部分,加強未成年人的數字學能力、數字溝通能力、數字生活能力是 十分必要的;促進發展還要堅持數字包容,通過數字技術與臺的賦能有助于實現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的下沉,改變傳統既有的不合理的公共資源分配的不均衡不均等的問題,縮小數字鴻溝,協力推動數字權的實現。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要多管齊下

今年6月1日實施的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了“網絡保護”的章節,這被認為是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措施。

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檢察研究中心主任宋英輝在論壇上解析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時介紹說 ,《未成年人保護法》在修訂時,專門將第五章設為“網絡保護”,明確了主體責任,規定了政府主責部門和相關責任部門,還規定了網絡產品和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處理信息的主體的相關責任。規定保護未成年人信息安全,要求建立防沉迷機制,加強網絡直播音視頻,網絡社交、支付等方面的監管,通過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支付管理,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來自網絡的不良信息侵害。建立不良信息和侵害信息舉報處置機制,明確了法律責任。

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建議,第一是互聯網臺要樹立全網全域的保護意識,承擔起未成年人保護的主體責任法定責任和社會責任,為青少年打造健康友好的網絡環境。第二是要進一步落實未成年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的保護制度,建設兒童友好型的網絡臺。第三要建立未成年人網絡游戲的分級分類標準,進一步落實游戲實名認證制度,規范適齡提示和用語要求,推動制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行業規范和行為準則,完善《家長監護臺規范》《網絡游戲術語》《游戲精品評價規范》等游戲行業團體標準,致力于推動中國游戲行業更趨規范和健康。第四要加強青少年社交媒體使用的管理,謹防社交沉迷,青少年應學會時間管理和注意力管理、有目標計劃地上網、減輕對社交媒體的依賴,正確認識網絡臺的雙刃劍作用,增強同理心,提升自己使用網絡的效能感。第五要完善青少年模式,建設清朗的網絡空間,注意青少年保護模式的功能限制應區分不同年齡段進行選擇,不宜“一刀切”,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上網限制應當有區別。第六是加強隱私保護,建立針對未成年人以及監護人專項隱私政策,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互聯網臺隱私條款,建立專項的未成年人隱私政策,以顯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語言向個人告知事項。第七是加強協同,織密企業、家、校、社會四位一體的保護網。(記者:任震宇)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