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觀察 >
國盾量子首日股價翻10倍,一簽賺18萬
2020-07-13 08:53:48   來源:市界企鵝號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科創板首日漲幅紀錄又被刷新。

7月9日,被稱為“量子通信第一股”的國盾量子(688027.SH)上市,發行價每股36.18元,開盤價高達280元,盤中最高時竟沖至399元。

也就是說,如果股民能幸運中上一簽(500股)新股,且賣在最高點,大概就能賺到18萬元。這相當于不少人一年的工資收入。

提及量子,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去年那場“量子波動速讀”騙局,孩子們以幾秒每本的速度翻著書頁,老師笑著對家長解釋,“只要精神足夠集中,文字就會通過量子波動形成圖像,映入大腦”。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似乎就是個“玄學”,用來抬高身價的概念。

然而,當散發著科學光芒的量子照進現實時,這是真材實料,還是炒作吹捧?

01

當魔幻照進現實

所謂“量子”,就是最小單位的物理量,是一個用來描述微觀世界的概念。

愛因斯坦、薛定諤、波爾、狄拉克等科學大佬的工作都跟此有關,并且他們還兢兢業業地建立了一套關于量子力學的理論。

正是因為這種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使得量子跟“凡人”之間,如同隔著一條銀河。

如今,這樣一個渾身散發著科學光芒的概念被搬上了資本市場。貼著量子標簽的國盾量子剛一上市就乘風破浪,直接頂破了科創板漲幅的天花板。

只是,我們透過該公司的財務數據,似乎看不到太多亮點。

比如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已經連續兩年下降,季節波動性又強,整年的凈利率雖然在20%左右,但是2020年一季度凈利率為-574.03%。此外,公司的資產周轉率也在0.2倍徘徊。

這樣的業績,居然上市首日就能拿到10來倍回報。國盾量子的產品,是什么神丹妙藥?

招股書顯示,公司提供通信相關服務,其中產品和技術在2019年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93%、7%,其產品售價在30萬元/臺左右。

眾所周知,在某些特殊行業,有些機密消息需加密后傳輸,傳統的密碼產品可能會被物理入侵攻擊。但如果通信雙方可以通過一個產品拿到隨機、安全的密鑰來加密、解密消息,安全性就能倍增。

國盾量子就是這種產品和技術的提供方。其核心產品為QKD產品(量子密鑰分發產品),就是將QKD發射機、QKD接收機分別給到通信雙方,讓兩者進行密鑰交換。個中原理就是用量子糾纏來保證通信安全性。

鑒于設備和應用方向的特殊性,公司的產品現階段是賣給國家及地方政府推動的骨干網、城域網等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建設項目。局域網是幾臺計算機連接起來互相能看到其他人的文件;整個城市的計算機連接起來,就是城域網;城市之間連接起來的網,就是骨干網。

其產品售賣過程也不是一步到位,是以銷定產,先拿到訂單,然后決定生產多少。訂單則通過系統集成商從關聯方的項目那里獲取。招股書中多次出現的系統集成商為神州數碼,關聯方為中科大和國科量網。

換句話說,在現階段的產業鏈中,公司的角色和定位是產品和相關技術服務供應商,要想拿訂單,必須靠系統集成商和關聯方,這二者相當于公司的“衣食父母”。

數據也能佐證這一點。

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產品應用于關聯方建設的項目形成的收入分別為5473.04萬元、1.63億元和1.45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19.29%、61.75%和56.21%;形成的毛利分別為3818.73萬元、1.2億元和9682.49萬元,占發行人毛利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9.75%、63.32%和 55.07%。

報告期內,剔除關聯方業務對公司歸母凈利潤及扣非凈利潤影響(僅考慮毛利、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和所得稅影響,未考慮費用分攤,正數表示正影響)分別為-3677.08萬元、-12318.25萬元和-9085.23萬元。

可見,公司對關聯方的依賴非同一般。

02

科學家們的創業

科創板的企業業績不好、虧損上市的大有人在。一個公司厲不厲害,還要看以后的發展空間,以及誰在做這件事情。

國盾量子的最大法人股東是科大控股,這是中科大設立的負責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工作的平臺。科大控股旗下還有另一家比較知名的企業——科大訊飛。

科大控股之外,國盾量子自然人股東眾多,看似陌生的名字背后,履歷一個比一個厲害。

彭承志擔任董事長職務,畢業于中科大應用物理專業,而后獲得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量子通信,多次在《Nature》雜志旗下子刊等高水平刊物上發表文章。

程大濤是浙江大學管理學博士,浙江工商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是公司金融、房地產經濟與投資經濟。具有30年企業投資、資本運作的實務經歷。

其中最值得一說的,則是公司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潘建偉。他是董事長彭承志、董事暨總裁趙勇的博士研究生導師。盡管他并不在公司任職,也無股份表決權,不參與公司經營研發,但卻是公司的創始人和靈魂人物。

潘建偉

潘建偉履歷非常輝煌,他在中科大擔任常務副校長,是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

這個堪稱科學家和資本完美結合的團隊,讓不少人直呼,科學家終于能通過正當手段獲得高收入。

事實上,有觀點認為,國盾量子的上市腳步本可以更快一些。拖住其上市腳步的,與招股書披露的一筆借款有關。

這筆借款來自于一家名為云鴻投資的投資公司,總共3234萬元,借給彭承志等三位高管。奇怪的是,這筆借款不僅借期長達20年,而且在2019年12月25日被豁免。

與其說是借款,這筆錢更像是父母激勵孩子好好學習的獎學金。因為豁免條件對于國盾量子未免太容易,條件一是在A股上市,條件二是累計凈利潤達到1.7億元,二者滿足其一即可。

關于云鴻投資,招股書顯示,云鴻投資和國盾量子之間曾是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在國盾量子設立股份公司時,便已位列公司股東席,持股5.83%。那筆3234萬元的借款,其實就是那時云鴻增資國盾量子時的產物。

根據媒體當時的報道,2014年8月,鄭韶輝主導云鴻投資與國盾量子簽訂了增資協議書,以50元/股的價格,向國盾量子增資1.225億,獲得245萬股。

但為了解決國盾量子核心員工入股資金問題,在云鴻增資方式的問題上,國盾量子主動找鄭韶輝協商:云鴻投資資金不變,只不過要把這筆錢分成增資款以及給彭承志團隊的借款。

為了讓云鴻投資以更少的錢拿到同樣的股份,國盾量子自動降低估值,從協議約定的19.5億元降到14.35億元。這筆借款后來被彭承志等人用于增資國盾量子。

通過上述操作,云鴻投資以更低的價格購入國盾量子股權,彭承志等人獲得了合法的入股資金,相當于沒花一分錢,獲得了498萬股股份,算得上兩全其美。

本來這事在公司內部進行,外界無從得知。

但后來不知怎的,鄭韶輝覺得不妥,堅持認為這種操作方式會造成公司財產損失,加上2016年下半年,持股的科學家們相繼套現離場,鄭韶輝覺得對自己造成了損失,堅持把錢要回來,這才將事情捅了出來。

當時,國盾量子認為這事經過了公司股東會同意,是公司的一致決定,并認為鄭韶輝對量子通信的資本炒作,損害了行業形象;而鄭韶輝則堅持要彭承志等人還錢。

雙方各執一詞,不肯讓步。“斗爭”最激烈的時候,鄭韶輝發出死亡威脅,要“錘殺”彭承志家人。

最后還是公安部門介入調解,云鴻投資最終以130元每股轉讓294萬股股份,事件才得以平息。

03

值不值得一股370元?

撇開股東內部紛爭,國盾量子本身有沒有發展前途?

其實在過去,也有給信息做加密工作的企業和技術,并且這種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社會經濟生活的信息和數據保護中,成熟度很高,技術標準體系也很齊全,成本也低。

但這種保密技術已有破解手段,比如被物理侵入。

而國盾量子的優勢在于,與傳統密碼技術相比,其技術可以抵抗任意的量子計算和非量子計算破譯威脅。

目前已建成的長達7000余公里的實用化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中,超6000公里使用了國盾量子提供的產品,且處于在線運行狀態。

盡管有這樣或那樣的優勢可以作為談資,但國盾量子的真實財務狀況,卻非面上那么光鮮。

從財務數據上來看,公司的客戶集中度非常高。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在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73.59%、80.75%和72.87%。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客戶從未易主,一直是系統集成商神州數碼,對它的銷售額在這三年分別達到了公司營收的21.14%、57.90%和59.52%。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公司產品目前的銷售對象比較單一,市場化、商業化程度不高。

更為揪心的是,客戶都愿意先拿貨、后付款,還喜歡一直“拖著不還”。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公司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2.93億元、3.26億元和3.01億元。截至2019年末,公司應收賬款直接或間接來源于國科量網等關聯方的占比為50.41%,其中神州數碼應收賬款余額接近1.15億元。

受此影響,公司應收賬款的周轉率逐年降低,分別為1.11、0.86、0.82;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分別為-1681.99萬元、-388.60萬元、1.71億元。若剔除收到的稅費返還及政府補助金額后,該數字則降為-7795.46萬元、-6104.32萬元、1.22億元。

設想一下,隨著公司業務不斷拓展,其應收賬款可能會繼續增加,周轉率持續降低,政府的補助時斷時續,而經營活動現金流并不穩定,公司屆時面臨的資金壓力和運營風險,甚至可能壓垮公司的生產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公司核心產品QKD產品銷售均價逐年下降,已經從40萬元/臺降到了不到30萬元/臺。

除了成本因素,公司還喜歡時不時給客戶搞搞優惠,但是銷量一直沒上去,保持在650臺/年上下,遠沒到公司的產能(951臺/年)。

由于公司產品處于市場推廣初期,而傳統密碼產品率先占領了用戶的心智,導致推廣周期一定不會很短,這決定了公司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勢必將十分依賴政府訂單。

研發投入大、經營成本高、近年來營收不斷下滑,可以說,現階段的國盾量子,財務數字遠不如“量子”二字那樣迷人。

資本市場如此看好它,買的或許只是它的稀缺性以及對未來的預期,其股價硬生生被人們用“意念”,推高到不可攀。(文 華宇 黃瑩 編輯 胡劉繼)

關鍵詞: 國盾量子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