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經導致全美范圍內的數千家企業被迫關門,數千萬工人一夜之間失業。在短短幾個星期時間里,美國股市下跌了30%以上。經濟學家們預測,美國將會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經濟低迷。
雖然就業市場、房地產市場和消費者支出的復蘇跡象令人鼓舞,但對經濟前景的熱情沒有哪個領域像股市那樣廣泛。
本月早些時候,標普500指數結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50天漲勢。雖然上周四美國股市的單日跌幅超過5%,但截至本周三收盤為止,股市已經收復了一半以上的失地。
股市的反彈與依然嚴峻的經濟形勢形成了對比,這讓許多專業觀察人士對這種環境下的投資者熱情感到困惑。
但從歷史上來看,無論經濟是否衰退,企業利潤——這是股價最終的長期驅動力——往往都會形成“V型”復蘇。如果歷史可以作為借鑒,那么企業利潤很可能將在未來幾個季度中實現增長,而市場目前正在對此做出反應。
市場研究公司DataTrek Research的聯合創始人尼古拉斯-科拉斯(Nicholas Colas)周三向其客戶發出了一份報告,強調了企業利潤占GDP百分比的數據。在二戰以來的每一次美國經濟衰退中,企業利潤在GDP總額中所占比例都會下降至5%左右,然后在通常持續一年或更長時間的“V型”復蘇中回升。
“我們一直都拒絕參與有關美國經濟從新冠病毒危機中的復蘇將是V型、W型、U型、L型還是其型態的爭論。”科拉斯在報告中寫道。“我們甚至聽到過,有人說經濟復蘇將是耐克商標或是平方根符號等型態。”
周二,華爾街投行Raymond James的首席投資官拉里-亞當(Larry Adam)加入了這種爭論,概述了他關于美國經濟將會“K型”復蘇的論點。
但在科拉斯看來,所有這些型態都忽略了歷史對企業部門將如何從這場衰退中復蘇的看法。
“企業利潤幾乎總是處于‘V型’復蘇的底部,而正是市場對這種未來現金流的看法推動了今天股票和債券的估值。”科拉斯寫道。“沒錯,經濟的健康狀況最終將會決定可持續的盈利能力,這一點當然很重要。但歷史表明,低點過后利潤的回升至少會持續四個季度,而且通常會持續更長時間。”
科拉斯還寫道:“有理由預計2020年第二季度的(企業利潤在GDP總額中的占比)數字將非常類似于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每一次經濟衰退都有過的5%水平”,并強調了美聯儲提供的以下圖表,這張圖表顯示了企業利潤在GDP總額中所占比例的簡單輪廓。
從這張圖表來看,只有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和1990-1991年的經濟低迷之后,企業利潤才沒有出現大幅反彈。另外,1973-1975年的經濟衰退是二戰以來唯一一次企業利潤占GDP的百分比保持在接近6%水平的低迷時期。
雖然目前的經濟衰退和復蘇帶來了幾個已知的未知數——病毒在明年傳播的范圍將有多廣,有多少臨時裁員會成為永久性的,美國國會通過或沒有通過多少刺激措施,諸如此類——但在科拉斯看來,美國企業界仍有可能打破它們在經濟衰退中的標準“劇本”——也就是企業利潤傾向于在經濟之前率先企穩,這種“劇本”能為主要關注企業利潤增長的投資者提供一些令人興奮的東西。
“雖然新冠病毒危機是一種與以往衰退原因不同的經濟催化劑,但在經濟低迷時期,公司將會做它們一貫都會去做的事情。”科拉斯寫道。“首先,它們會低調行事。然后,一旦它們認為底部已經到來,那么就會根據現實情況調整成本結構。最后,一旦它們對持續復蘇更有信心,那么它們就會重新開始招聘和投資。”(星云)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