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曹妃甸海草床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將于今年6月底主體完工。項目完成后,將建設海草床增殖擴繁區531公頃,海草床裸斑修復區105公頃。
海草床與紅樹林、珊瑚礁并稱為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態系統,是珍貴的“海底草原”,具有極高的生態服務功能,不僅可為漁業生物及珍稀物種提供棲息地和食物來源,而且能夠調節水體中的懸浮物、營養鹽等,起到凈化水質的功能,還具有護堤減災和氣候調節等功能。
據了解,曹妃甸海草床總面積4316公頃,是我國已知分布面積最大的海草床。近年來,曹妃甸海域海草床邊緣帶出現明顯的退化區,從植株分布密集的連續海草床向外圍裸沙區總體呈現“連續草床—空心區—斑塊分布區—裸沙區”的分布趨勢,越往外圍海草床斑塊面積越小。
2022年以來,河北啟動曹妃甸海草床保護修復工程,遵循“自然修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的原則,對受損海草床采取貼近自然的修復措施,如種子播種、基質修復、種苗移栽等手段,營造一個健康可持續的海草床生態系統。據省自然資源廳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曹妃甸海草床修復已完成鰻草種子播種262萬粒,鰻草種苗移栽150萬株,裸斑區基質修復逾10萬立方米。
為從根源上降低漁業活動對海草床破壞程度,河北將海草床分布范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措施落實。同時,加強相關部門的聯合執法,避免吸貝船或拖網對修復區域造成破壞,以確保海草床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此外,借助海草床智能監視監測系統,科學準確做好海草床看護、保護工作,確保海草床不受外界人工擾動,全方位、多元化保障修復效果。(苑立立)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