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pi?
生產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生產者物價指數與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由于企業最終要把它們的費用以更高的消費價格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生產物價指數的變動對預測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是有用的。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采購品的物價狀況;因而這項指數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美國約采用3000種東西)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資訊(過去衡量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狀況的稱為批發物價指數或躉售物價指數,Whole sale Price Index,WPI),它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消費者的立場衡量財貨及勞務的價格)之先聲。
ppi與CPI的聯系和區別是什么?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后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后波及流通領域消費品。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即工業品價格向CPI的傳導途徑為:從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
由于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并非嚴格的對應關系。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在某一時期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有可能的。但CPI與PPI長期持續處于背離狀態,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若發生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工業品市場處于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等。目前,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主要屬于政府調價范圍。
由于PPI主要偏向于生產資料價格,而CPI主要偏向于食品價格,同時還包括服務價格,兩者在調查范圍上并非嚴格的對應關系,因此CPI與PPI有時也會出現背離的情況。例如本次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PPI同比下降1.2%,說明工業生產資料價格相較去年下降,市場需求疲軟,但同期CPI卻同比上漲3%。CPI與PPI背離的部分原因可以歸于食品價格的上漲。本期CPI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2%,影響CPI上漲約2.21個百分點,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69.3%,影響CPI上漲約1.65個百分點。
同時,PPI對于CPI的傳導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市場的供求情況。在賣方市場情況下,企業具有較強的定價權,PPI的上漲能夠大部分甚至超額傳導至CPI;在買方市場情況下,企業定價權較弱,PPI的上漲只能部分傳導到CPI。商品價格的市場化程度。在商品價格由市場決定的情況下,PPI與CPI之間的價格傳導較為順暢,但對于某些特殊的商品,其價格受政府實施的定價或指導價限制,成本在上下游之間的傳導會受到阻礙。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