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金融 >
中國進口日本機電產品激增 制造產業鏈將進一步受益
2021-06-10 09:17:23   來源:國際商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近日發布了4月的機床訂單額確定值數據,來自中國大陸的訂單額為上年同月3.3倍的378億日元。這一金額僅次于2017年11月,達到歷史第二高的水平。此外,面向半導體和個人電腦等的設備投資維持強勁,汽車和工程機械等領域的機床需求也在擴大。

專家認為,這顯示出中國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復蘇向好,進而帶動需求快速增長。此外在RCEP生效后,中日雙方相互開放市場,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制造產業鏈將進一步受益。

中國進口日本機電產品激增

過去一年,中國是日本機床的主要海外市場。

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日本機床訂單額為9007億日元合人民幣約562.8億元,同比減少26.8%。但經濟復蘇的中國地區的需求卻持續增長,1-11月累計訂單額同比增長12.7%,達1720億日元,占日本海外訂單的1/3。日本機床制造商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日本機床企業訂單規模及增長率達36.8%。

日本機床廠商大隈表示:“在中國,與基礎設施相關的工程機械、卡車和風力發電領域的洽購積極。”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行業發展部總監高士旺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的數據被視為全球制造業的重要風向標之一,去年四季度至今,日本機床出口訂單同比轉正,今年以來增幅逐步擴大,顯示出全球制造業投資有回暖趨勢。亞洲是其訂單重要來源之一,其中中國的金額和占比處于較高水平。

長沙一家機床企業的負責人對國際商報記者透露,去年公司業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口訂單銳減,今年開始明顯反彈,從春節前訂貨單就已排滿,春節后立即進入趕貨期,進口日本機床部件訂單驟增。這也是近期中國數控機床及其核心零部件產業鏈的市場狀態。

“總體上,中國汽車、工業類進口增幅比較明顯,終端行業的快速發展自然帶動了機床進口的增長,這與該行業明顯復蘇息息相關。”高士旺說。

中國海關總署6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5個月中國進口機電產品2.87萬億元,增長21.8%。其中,集成電路2603.5億個,增加30%,價值1.04萬億元,增長18.2%;汽車(包括底盤)42.9萬輛,增加54.2%,價值1497億元,增長61.2%。

前5個月,從進口來源國看,日本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日貿易總值為9697.9億元,增長14.9%,占6.6%。其中,中國對日本出口4313.6億元,增長8.9%;自日本進口5384.3億元,增長20.1%;貿易逆差1070.7億元,增長105.1%。

未來進口有望持續增多

隨著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驅動、工業自動化和數字化程度的提高,中國對機床的可靠性、精度和生產時間都有了更高的訴求。

RCEP的簽署既是中國與日本首次簽訂自貿協議,也是中國和日本首次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在RCEP生效后,中日經貿往來將持續增多。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家進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從進口的角度來說,RCEP生效后,中日雙方相互開放市場,有望降低制造成本并擴大市場空間,制造產業鏈或將受益。而日本擁有相對豐厚的資本和尖端科技,中國則是制造大國,兩國經濟產業存在互補空間,產業鏈高度融合,在RCEP框架下可實現共贏。

同時,疫情加速了各行業的線上遷移,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快速發展為手機、筆記本電腦、集成電路等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日本機床工業會會長飯村幸生表示,預計2021年日本機床訂單達1.2萬億日元,半導體制造設備和汽車相關的需求增加將成新動力。

高士旺預測,結合近幾年中國機電產品貿易的大趨勢,長期看,進口產品整機占比會下降,零部件占比會上升,加工組裝環節會加快在區域內的布局調整,但短期內全球疫情依然嚴峻,節奏變化不會很明顯。(□本報記者 白舒婕)

關鍵詞: 中國 進口 日本 機電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