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作為中國航天全面戰略合作伙伴,為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而驕傲自豪,同樣也倍感肩頭責任的重大,面對太空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唯有繼續堅定不移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緊跟國家發展戰略,錨定未來潤滑科技的開發與應用,繼往開來,保障中國航天事業潤滑服務萬無一失。
為圓夢九天構筑潤滑基底
航天潤滑技術是潤滑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一度也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不傳之秘”。為了實現中國火箭和航天器潤滑油的國產配套,擺脫“卡脖子”的歷史,上世紀50年代末,中國航天潤滑事業幾乎與航天事業同步啟動,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蹣跚學步。1962年,長城潤滑油前身“621廠”臨危受命,為剛剛起步的“兩彈一星”工程研制國產專用氟化油。彼時,621廠簡陋的條件,僅僅能夠生產出技術含量不高的“擦槍油”,但就是這樣極其有限的環境下,初代新中國“潤滑人”臥薪嘗膽,經歷了無數不眠之夜,終于研制出了中國第一代全氟碳油,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六十載歲月彈指一揮間,今天,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已經成為全球少數幾個掌握航天潤滑油技術的企業之一,秉承“絕不因潤滑產品拖航天后腿”、“每一滴油都是承諾”的企業成長理念,實現了從含氟油、氟氯碳油、全氟異丙醚油到直鏈全氟聚醚油的四次技術飛躍,自主研發了7大類50種航天潤滑產品,攻克了新型火箭低溫潤滑、空間站長效潤滑等多項技術難關,護航中國航天300多次任務,保持了“0潤滑事故”的優秀成績,為中國航天事業構筑了安全穩定、國際一流水平的高科技潤滑基底。
高質量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航天工程是強國科學技術綜合發展能力的縮影,投入大,周期漫長,因而只有少數國家有力支撐,不過航天應用的溢出效應巨大,能夠帶動大量產業發展,實現更多技術領域的跨越。據國家航天局專家介紹,航天投入產出比可達“1:10”,在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跨越發展同時,其科技創新成果還能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長城潤滑油服務中國航天煉就的航天級潤滑科技實力,也成功轉型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為復興號高鐵、華龍一號核電站、雪龍科考船為大國重器、重點工程提供潤滑配套;保障夏奧、冬奧成為雙奧品牌;同時被國內近七成汽車品牌選擇作為車輛初裝油,并持續開拓船用油及重型機械用油市場,為保障潤滑油供應自主可控、有效供給做出積極貢獻。
進入新時期,在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論斷后,長城潤滑油也對標國際一流潤滑技術,加大了潔凈潤滑和高質量潤滑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力度,為風電、氫能源等綠色能源提供系統潤滑解決方案;為新能源車輛配套混合動力超級節能型發動機油、電驅動減速箱油、電動汽車恒溫液、專用制動液、氫燃料電池冷卻液等一系列綠色潤滑產品的配套能力和解決方案;還為迎接國六新型動力要求,開發出符合美國石油學會API SP 最新標準的金吉星新一代潤滑油,并全面投放市場,以潤滑科技,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助力碳中和、碳達峰。
據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負責人介紹,長城潤滑油已具備行業領先的研發實力,并掌握了6大核心潤滑技術、擁有300多項專利技術,成為國內唯一、世界少數幾個掌握航天潤滑技術的公司,為中國航天提供全程潤滑保障,擁有標準制定的絕對話語權。
攜手航天同心筑夢向未來
憶往昔崢嶸歲月,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見證了中國航天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蝶變歷史,作為這一史詩工程的參與者,保證了潤滑狀態的萬無一失。展望未來,據今年1月發布的《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顯示。“十四五”中國航天將錨定航天強國建設目標,以航天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的全面發展,啟動并穩步推進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工程、論證實施重型運載火箭等一批重大工程。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也將牢記使命,與中國航天攜手,向天圖強,為建設航天強國,在立新功。同時,也將堅定不移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潤滑油行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貢獻新的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