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導語:文旅融合概念提出之后,“文創”成為融合最有力的抓手。也因為“文創”的包裝帶來的價值升級,讓“文創”成為很火的概念。文創雪糕、文創口紅、文創文具……打上文化標簽的這些商品,是真的“文創”嗎?跟風抄襲的文創缺乏文化性;費心設計的文創缺乏盈利性、持續性;文創沒有創意……這些都成為文創設計的痛點。
來源:攝圖網綠維文旅依據多年的旅游目的地設計開發運營經驗,認為,文創設計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不是單一產品的設計;應該生于文創,育于“核心吸引”,而不是憑空創造,無中生有。有生命力的文創,要遵循選址、主題、設計、市場、品牌“五位一體”的設計理念。
01
從選址出發,做好全域文創規劃
綠維文旅曾提出游覽心流理論,應該通過增加吸引旅游者停留的節點,提升游覽過程的興奮度,文創店鋪也應該選擇合適的節點,旅游目的地適合布局文創商店的三個位置:游覽移動動線上、出口處。
不同類型的旅游商品商店設置宜不同。從游客心理需求來看,一般進入目的地,如果不是旅游必需品,不會產生購買行為。出口處適宜布局主力店鋪,讓游客穿堂而過,所有類型的文創商品都布局在主力店鋪中。游覽移動動線過程中布局旅游商店應該在主要參觀興奮點處,或者主要節點路線過程中。最理想的狀態是邊游邊購,購物成為參觀的一種重要的體驗。
02
從主題入手,形成文創生命力
文創商品,文化為魂。文創商品是整個目的地文化的衍生品,是文化落地實質性物品。文創商品應該建立在目的地文化基礎上,應該配合目的地總體策劃的文化脈絡,通過商品化的手法提煉、重構,為商品形成一個特制的、不可復制的文化精髓,最終注入到旅游商品中,形成特定主題,使其成為配合目的地的靈魂。
當然,對于提煉出來的文化要素,并不是要簡單的回歸與模仿,而是要結合市場需求、現代生活方式、主流價值觀等進行再認知、再加工和再創造。植入新認知、新生活方式、新導向,使舊文化煥發新活力,并通過視覺化、體驗化、博覽化、功能化、創意化等多種手法,進行文化活化,形成能夠被游客感知的體驗化旅游產品。
03
從設計深入,提升五大文創性能
文創商品的設計要具有藝術性、功能性、文化性、獨特性、趣味性。
藝術性是指文創商品設計要符合當下藝術趨勢,契合當代藝術審美,藝術性不僅僅是指美術工藝品,而是通用于所有的文創商品。
文化性是指文創商品設計要基于文化基調,有統一的文化風格。
獨特性是指文創商品不能千篇一面,要有自己的風格,讓人一下子就覺得這個跟其他的不一樣。
功能性是指文創商品應該設計一部分具有特殊功能,如文具類、生活用品類、服裝類、玩具類等,當然不是所有的文創商品都必須具備功能性,有一部分藝術品只要具備審美價值即可。
趣味性是指文創商品具有生活情趣,能讓人會心一笑的商品都是成功的商品。
04
從需求著手,抓住文旅消費者
文創商品既不能曲高和寡也不能過于平淡無奇,應該要在藝術和商業中間尋找到平衡點。
首先,價位上。考慮不同消費層級的群體,設計不同層次的產品,應該根據需求設計產品,15-80元的產品應該是主流產品,80元以上的為品質產品,是能夠體現目的地文化審美水平的產品。
其次,打造爆款。爆款可以成為目的地引爆市場的前提,也可以增加游客的情感黏性。對于目的地而言開發百件產品,不如開發一件爆款。
最后,渠道建設。目的地應該加強旅游商品渠道建設,開設淘寶等多渠道電商店鋪,游客可以現場掃碼網上購買,解決文創商品不好攜帶的問題。把文創商品植入到民宿、餐飲等消費場景,既豐富體驗內容,又促成了二次消費。
05
從營銷切入,實現整體品牌打造
文創只有形成品牌,才能帶來品牌增值效應,品牌是目的地發展的優勢,也是目的地文創的優勢,應該把目的地本身的品牌優勢轉嫁到目的地文創上面來。
綠維文旅認為,IP是品牌的一部分,IP開發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旅游目的地不要幻想可以一步到位。很多旅游目的地把IP設計等同于卡通形象設計,這是IP設計的誤區。要知道各地設計的卡通形象現在真正家喻戶曉的少之又少。如今IP的概念已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產權”四個字,其涵義可以理解為“核心吸引力+全產業鏈”。“核心吸引力”是IP形成的基礎,全產業鏈則是IP開發的后續延展。IP設計的必須基于旅游目的地形成的“核心吸引力”。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是5A級景區,它本身的形象就是一個IP。
目的地文創的營銷應該納入目的地營銷的大體系中來,文創只是目的地營銷的載體。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全媒體平臺進行營銷宣傳,通過網紅營銷、綜藝營銷、主題營銷、話題營銷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通過網店進行商品展示作為宣傳的渠道之一。
(備注:本文選自綠維文旅系列雜志《旅游開發運營》42期《區域文旅孵化與博物館EPC》)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