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滾動 >
創業者專訪 | 外號科技·李江亮:“輕眼鏡+光標簽”,打破虛擬與現實的界限
2022-04-14 18:37:07   來源:財訊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創業者專訪是“東升杯”國際創業大賽推出的前沿訪談系列欄目,通過與歷屆優秀獲獎企業的創始人深入對話,從創業經歷、科研心得、企業成長、社會價值等方面深刻解讀創業者到企業家的成長與體會,探索每個創新和夢想背后的故事。

視覺是人類90%的信息獲取來源,是人類和世界交互的重要途徑,光場交互技術可以重構一個全新的世界——將現實和虛擬融合的世界。本次專訪特別邀請到北京外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李江亮,從技術創新、解決方案、未來規劃等方面帶我們走進“以光為媒,所見即所能的世界”。

李江亮:

北京外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原Intellectual Ventures(高智發明)投資VP,負責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相關創新項目投資和轉化,貢獻公司在華1/3的營收;CCF、YOCSEF 學術委員,IDC中國數據中心聯盟專委會委員

外號科技:

外號科技是我國領先的混合現實智能軟硬件以及場景交互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專精特新”企業,其自主研發的光場交互技術以可見光為通訊和交互的媒介,形成了遠距離信息交互、高精度三維空間定位定姿和混合現實三項核心技術能力。核心團隊有多位博士及以上的高層次科技人才,研發人員占比超過75%。公司已累計申請239項國內外專利,其中包括195項發明專利、35項PCT國際專利。

尋“Why”求“How”,探尋新可能

主持人: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外號科技的發展歷程、技術產品與服務、榮譽資質及期重大事件。

李江亮:外號科技于2019年2月正式運營,兩年多的時間,我們做了很多研發和技術準備。外號的主線業務和發展方向是光場交互技術,以其為基礎,迭代出了光視和輕眼鏡,因此,光場交互、光視和輕眼鏡是我們目前發展的主軸。在過去的兩年,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大家都能感受到創業維艱,但是我們不但生存下來了,而且還在不斷地發展,主要也是由于外號打造的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面向未來的技術,并且和我們團隊團結一致、同舟共濟的奮斗精神也是分不開的。

截至目前,外號榮獲了世界人工智能創新大賽產業場景應用賽冠軍、數字中國創新大賽季軍、北京文化創意大賽一等獎、2020年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工業互聯網與智慧城市領域第一名、德勤高科技高成長明日之星、中關村金種子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三十余項獎項及榮譽。

我們剛剛發布新一代輕眼鏡產品whyhow LiGlass 1,實際上它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架構,我們提供的是目前眼鏡行業缺少的核心能力,與場景以及真實環境的交互能力,這個是整個行業的難點,而外號的輕眼鏡架構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推出這款產品形成一個健康發展的眼鏡生態。

主持人:據了解,您有多個創新項目的投資和轉化經歷,是什么驅使您從投資人轉變為企業家的?

李江亮:外號并不是一個歷史很長的企業,但是從技術本身的發展來看,它其實經歷了很長的發展時期。2016年我們就有創業的想法,但當時考慮到了國際巨頭在技術、產業發展、知識產權專利布局等方面的情況。如果沒有核心知識產權,外號就很難快速發展,所以我們在前期花了很長時間去調查研究,直到我們確定可以拿到核心的知識產權,才開始創業。

主持人:“外號科技”的名稱有什么含義?

李江亮:外號實際就是Why和How,Why是為什么,How是怎么做,也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我們外號的名稱由來。我們創業過程中也一直是以這個理念來做的,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

主持人:據了解,外號科技團隊中不乏連續創業者、高管及尖端研發人員,您能分享下外號是如何聚集多行業,跨產業資源的復合型人才加入的嗎?

李江亮:第一方面是整個團隊要有一個共同的愿景,愿意為此付出和承擔責任。我們內部有一句話叫“尋Why求How,不舍晝夜”,盡我們最大的努力發現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并解決它們,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一個優秀、出色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創業要有一個同舟共濟的團隊。團隊要在利益和風險上綁定,外號所有的高管都是公司自己的投資人,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是一個風險和收益高度綁定的團隊,和其他的創業團隊可能還不太一樣。而言之,首先團隊要相信愿景,相信我們的能力,相信我們做的方向是對的,能夠通過拼搏實現它,有這樣的志氣才能做到綁定和團結一致。

前瞻布局,構建“所見即所能”行世界

主持人:您有多年的行業與技術經驗,可否分享一下現有光場交互領域的主要痛點有哪些呢?

李江亮:光場交互解決的主要痛點是面向人和環境的交互。通過其他技術手段獲取的場景數據采集、數據積累、數字孿生成本過高,這是目前各大廠商存在和面臨的難題。除此之外,通過采集場景數據、3D點云,以及其他技術手段獲取的場景感知還不夠靈活,并不能解決人類社會面對的復雜場景。

傳統的數字孿生和場景數據采集的方式,更適合變化頻次不太高的場景,比如說道路,但是人的交互場景復雜度太高,必須要有一種靈活、低成本的手段能夠適應廣域且多變的環境,這是光場交互起步的基礎。光場交互首先要解決人和環境遠距離的交互問題,有了技術以后,還能夠解決場景側的定位、定姿問題,所以它和未來的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有非常多的結合點。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說,它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技術,但這個未來到來的時間和速度可能比我們預期的要稍快一點。

主持人:您是怎么看待最興起的元宇宙熱潮的?互聯網的社交網絡的行業拐點漸,更是有一大批企業加入了這一領域,外號又將會采取什么措施或布局呢?

李江亮:從我們自己的判斷來看,元宇宙現在正處于泡沫期的階段,然后慢慢的實現穩定發展。根據時代和經濟的發展,元宇宙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回答,比如在二十年前,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有一個非常突兀的爆發式增長,雖然這種增長很快就破滅了,但并不能說互聯網就是純粹的一個泡沫,后來二十年的發展證明,它是成立的。所有的東西最開始一定會有種炒作多于實質的感覺,但是退潮之后一定會積累下來一些真實的、能夠作為未來增長點的基石,這才是我們關注的方向,元宇宙也不例外,實際上我們更關注元宇宙背后的技術支撐和面對的未來市場。

對于外號來說,我們不認同元宇宙要把線下的一切都挪到線上去虛擬化,線下依然是存在的,線下場景仍然重要,元宇宙不應該只是把線下的東西挪到線上去,也要有一些技術手段和支撐,能夠把線上存在的各種美好的、便利的服務交互和功能普惠到線下去,創造線下場景更多的體驗和可能,這才是我們所謂的元宇宙將來能夠實現穩健增長的一個新途徑。

外號現在做的光場交互和輕眼鏡的這條主軸,恰恰就是把線上服務和交互放到線下場景,我們能夠把服務投放到物理世界和空間相關的場景,所以任何人在線下都可以方便、快捷的享受線上的服務、交互。這樣我們才能實現熱潮之后真正的雙向元宇宙,我們認為這是目前元宇宙概念缺少的一個大的方向,所以我們在元宇宙BAND的基礎上又加了一個I,英文是Interaction,我們認為應該是BANDI這樣的想法才能支撐整個雙向的元宇宙。

主持人:您剛才也提到咱們期會推出首款“輕眼鏡 + 光標簽”的智能眼鏡產品,您能介紹下這款產品的原理及應用場景,以及未來的場景拓展規劃嗎?

李江亮:輕眼鏡,并不是說單純的指重量輕,實際上是架構輕,架構輕的關鍵在于把一些比較重的東西從眼鏡端剝離開,現實眼鏡的產品成本、體積、重量導致的體量和價格都不是C端市場目前能接受的,原因就是它必須要集成大量的傳感器,要探測掃描周圍的環境,為了處理這些數據必須有足夠強的算力,所以它實際上是一全功能PC。為了處理這些數據,擁有算力,支持傳感器的運行,同時又要有足夠強的供電、散熱等能,所以它不可能是一個非常輕的產品。外號有“光標簽”這種場景交互的技術,它既可以低成本去各處部署,又能實現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交互。我們為什么管它叫“光標簽”?就是因為它像標簽或者二維碼一樣,可以隨意的布置,類似于給世界插上書簽。我們可以把場景交互需要的技術支撐交給環境側,而不是交給眼鏡側來做,如果交給眼鏡側的話,那就面對著現在各大廠商面對的同樣問題,它不得不變成一個很貴的設備,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也阻止了它在市場上的普及。另一方面,因為它是一個螺旋的過程,比較大、重、貴,消費者不會去買它,但是如果現實世界幾十米甚至上百米距離上的交互能力被剝離開丟給場景側的時候,眼鏡端的任務就會變得非常簡單,眼鏡自然可以輕、小,甚至便宜,也就會有更多的人使用它。它也就可以實現從一個數萬元量級的產品一下變成千元級,甚至未來有可能達到百元量級,變成了一種便宜、有用、多場景的交互手段。我們和其他的眼鏡廠實際上并不是競爭關系,更多的是合作關系,把不太可能用現有的技術做好的部分,通過輕眼鏡、光場交互架構重新優化,讓眼鏡能夠輕裝上陣,促進將來數字化、混合現實、面向未來、可以提供智能交互能力的眼鏡時代早日到來。

主持人:從市場推廣和發展方面,您能分享一下外號科技未來三年的商業布局及發展模式嗎?

李江亮:外號專注于場景解決方案和場景支撐技術。比如說我們在文旅和商業有很多的落地場景,因為疫情影響,這些場景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是隨著我們現在的發展和布局,也會著重開拓這部分市場,我們也希望隨著疫情的減緩,能夠在文旅、商業,在各種各樣的方向實現新的落地。短期我們會專注于某些具體的垂直場景解決方案,長期我們會作為技術及軟硬件的供應商,賦能整個生態里的合作伙伴。

突破技術短板,實現虛實場景交互

主持人:在數字化未來浪潮的推動下,外號科技將迎來什么樣的機遇?

李江亮:元宇宙整體上還是一個新的、更高效的、更舒服的體驗,它能讓執行變得更有效率,能夠更加方便的獲取各種服務和功能,本質上都是使用技術改變生活工作形態,從而推動生活工作效率提高,所以線上、線下的融合時代一定會到來。

各個技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每一個解決方案和技術發展就都會有自己的長板和短板,只有行業里面的短板被彌補之后,才可能打造相對成熟的產品。所謂“瓦特之前沒人能發明蒸汽機”,不是說瓦特之前就沒有人像瓦特一樣聰明,而是說到瓦特那個時代,周邊的各個技術發展,比如說密封的器材、材料等各方面的發展正好到了能夠組成一個完整解決方案的時候,所以瓦特就付諸實踐,蒸汽機也就應運而生了。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眼鏡的短板實際上就是跟場景、現實的交互能力。如果戴著它的時候沒有辦法跟現實世界交互,那它只不過就是另一個眼前大屏而已,或者說是手機屏幕的一個延伸,并不是一個真實的或者未來智能眼鏡應該有的樣子,未來的智能眼鏡就應該是所見即所能,是手機的升級產品。我們目前主要的光場交互技術就是解決短板,短板被彌補上后,我相信哪怕我們不是瓦特,這個時代的蒸汽機一定會被制造出來,我們一定能讓生產效率、商業效率,以及人們的生活都得到新的飛躍,這是我們整體分析元宇宙和技術潮流帶來的發展凝聚出的結論,這個結論是有很多客觀事實和依據作為支撐的。

主持人:您怎樣看待創業這件事?有什么創業經驗想可以和其他正在奮斗的年輕人分享的嗎?

李江亮:第一方面,創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實際上是一個要求高度綜合能力的事情。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是否成立需要經過反復的判斷和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看到現實世界存在的問題、階和門檻,而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困難。

第二方面,一定要有核心技術,核心的知識產權。如果是模式創業,比的就是執行效率;如果是技術創業,就得知道別人做過什么,如果別人做過的東西再重復去做的話,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沒有核心的知識產權和技術資產的創業是走不遠的。

第三方面,一定要有綜合的能力,去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要有一群人為了一個夢想去完成,團隊不一定很龐大,但只要你的方向正確,你的努力、人格魅力、領導才干是具備的,那就會有更多有才華的人被你吸引。任何的創業都有發展過程,所以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沒有事情是一夜之間從無到有,一定要把應該做的事情先做好,有足夠多的閱歷和積累之后再去創業。

我們為什么今天能夠去創業?第一個要感謝國家提供了穩定、和的發展環境。沒有這個基礎,一切東西都是不存在的,當我們有了一個經濟穩定的環境,才使得像我這樣的80后或者說未來的90后,甚至接下來的00后有了創業的基礎;第二個就是我們并不是閉門造車,現在新一代的人基本上都經過了完善的教育,更應該耳聰目明,知道世界的前沿的方向,今天的資源和條件都是當年無法想象的,在這些基礎之上,我相信未來會有層出不窮的創業者。大家都說99%以上的創業者會失敗,但是我們有只要有1%的創業者能成功,能夠引領這個時代的前進,最終結果還是會普惠到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身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