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創業 >
IPO市場迎來大年 螞蟻集團300億美元是否會影響到下半年其他公司募資?
2020-08-26 15:06:10   來源:財聯社大風號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港交所做出同股不同權制度改革后的第二年,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果斷選擇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如今在上交所成立三十周年、科創板滿一周年之際,從阿里集團走出來的螞蟻集團選擇徹底擁抱中國資本市場,在上海、香港兩地上市。

8月25日,螞蟻集團向港交所及上交所同步遞交上市招股文件,擬在A+H發行的新股數量合計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10%,發行后總股本不低于300.3897億股(綠鞋前),意味著將發行不低于30億股新股。此外,本次A股發行可引入綠鞋機制,超額配售權最高不超過15%。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螞蟻集團擬在10月份進行A+H上市,可能募資至多300億美元,估值超過2000億美元。如果市場條件允許,此次IPO規模為300億美元,將取代沙特阿美290億美元的IPO,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IPO。

不過,無論最終的數字定格在多少,都不會影響到螞蟻集團這次超大型IPO的地位和意義。

如果將螞蟻集團比喻為一只巨鯨,它的一舉一動都將影響著周遭的海洋生物。同樣,這次IPO,螞蟻集團也將掀起資本巨浪,券商、資本市場都被卷入其中。

全球最大IPO

采用A+H方式上市的公司來頭似乎都不小。追溯最早采用A+H方式上市的公司,還是2006年的工商銀行,它是內地首家兩地同股、同價、同步上市的企業,彼時創下首次公開發行集資額居全球之最的紀錄(約募資219億美元)。之后國有六大銀行均采用這種方式上市。

回到螞蟻集團,它雖然不是第一家采用A+H方式上市的公司,卻有極大可能同樣成為全球最大的IPO。有數據顯示,從全球已有的IPO募資情況來看,螞蟻集團以300億美元的金額位居第一,打敗沙特阿美的294億美元。

由此來看,螞蟻集團將成為今年以來最大的吸金巨獸,而這也將會對中國資本市場產生一系列連鎖影響。

普華永道發布的《中國TMT企業IPO數據回顧與前瞻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內地TMT企業IPO數量較2019年下半年的74起下降至55起,同期融資總額也從約1553億元下降至約972億元。

其中,前三大募資企業,分別是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京東集團(275億元)和網易集團(221億元),以及科創板上市的華潤微電子(43億元),共募資539億元,占總募資金額的55%。而螞蟻集團預計募資金額更大,高達300億美元(約為2076億元),遠超2019年下半年和2018年下半年募資額中位數(1617億元)。

那么,螞蟻集團的全球最大IPO,會不會影響到下半年其他公司的募資呢?

“影響不大,”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因為)現在整體資金充裕,螞蟻集團的融資,戰略投資者占比應該會較大,對市場直接沖擊不大。”業內人士張怡文也給出明確答案,“不會。今年資金環境整體比較寬松,市場上并不缺錢。”

不過,螞蟻集團的IPO,勢必會對兩地資本市場產生沖擊,尤其是剛滿一歲的科創板。

“螞蟻上市后必然納入科創50指數,將成為科創板的風向標。類似主板的中石油與創業板的東財。”張怡文說道。

王驥躍也認為,螞蟻集團上市,在科創板屬于絕對領先地位,未來在科創指數中的權重也大,上漲下跌都會對指數有較大影響。而且短期內,可能很難有相當體量的公司再上科創板了,京東數科和吉利汽車都還有差距,中芯國際也相對小很多了。

相比而言,在港交所,有騰訊阿里美團京東網易在,螞蟻集團的體量不至于這么顯著,對指數影響也會小一些。

數億元上市費用

前券商從業者江彬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螞蟻集團)這么一個案子,一個投行可以吃十年,直接負責的團隊可以退休了。”王驥躍也表示,“這個案子能有幾個億收入。”

螞蟻集團IPO,之所以如此受關注,就是因為它是一場真實又壯觀的“造富運動”。螞蟻集團7月官宣兩地上市消息時,網傳公司整個辦公樓都沸騰了,更有人直言是“財富自由的聲音”。另據未經官方證實的員工持股平臺的統計數據,這次IPO可能誕生60位億萬富翁。

相比起直接受益的股東們,券商、投行等一次性參與的中介機構也會從螞蟻集團IPO中收益頗豐。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螞蟻集團計劃在科創板募資480億元,中金和中信建投為聯席保薦人。而在香港,螞蟻集團則聘請了中金、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負責上市事宜。

翻看阿里香港上市的信息,公司發行5億股新股,發行價每股176港元,募資880億港元,承銷費率為0.25%,其需要支付的承銷費用為2.20億港元。如果超額配售7500萬新股全部行使的話,募資1012億港元,全部承銷費用達到2.53億港元。

此外,據瑞恩資本計算,2.20億港元的承銷費用,再加上其他上市費用,阿里的上市費用在4.43億港元左右。加上超額配售部分,則全部上市費用高達4.76億港元。

本次IPO,螞蟻集團預計兩地共募資300億美元,如果按照0.25%的承銷費率計算,需要支付的承銷費用為0.75億美元(約為5.18億元)。該數字已經超過阿里香港上市的全部費用。其中在A股市場,如果按募資480億元來計算,承銷費用為1.2億元。

多位采訪對象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每家券商的承銷費率是可以“砍價”的,再加上承銷股票規模、股票定價、超額募資等影響因素,會導致螞蟻集團最終的承銷費用有變化。

具體到承銷費用,這些中介機構也處于競爭狀態。像阿里香港二次上市時,全球發行5億股普通股,共計有44家券商參與承銷,其中中金、瑞信承銷占比達到32.0%、25.5%,也意味著兩家合計吞下1.22億港元的承銷費用。

而對于能拿到大IPO案子的中介機構來說,短期內通宵達旦工作是逃不掉的。“對于投行來說,處理這種案子屬于戰斗狀態的,幾個月的持續戰斗,通宵達旦肯定是有的,但是也不至于連軸的通宵達旦。”王驥躍說道。

在張怡文看來,螞蟻集團這種項目估計投行所有人都要參與,最后論功行賞。不過對于大券商來說,資源其實并沒有完全傾倒。

“投行會集中優勢兵力戰斗,但是也不能荒廢其他項目。相對來說,這類項目的工作難度并不是特別大,因為結果是確定的,投行工作的影響并不大,只是因為體量大,體力活會多一些。”王驥躍談到,“而對于中金和中信建投這樣的券商來說,全年投行收入是有幾十億的,是一個大單需要重視,但不能只吃這一單。”另外,來自中信建投的內部人士呂思也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并不是全動員狀態,畢竟還有“很多其他項目”。

對于沒有參與其中的中介機構,也非常希望后續有機會“抱大腿”。

“(螞蟻集團上市)跟我們中小券商關系不大,保薦也不會找我們,后面減持、質押各種業務也夠嗆。我們現在在努力爭取合作。”某券商從業者周強向《科創報日報》記者描述該行業生存狀況。而他所說的合作,是指證監會最近發布的《證券公司租用第三方網絡平臺開展證券業務活動管理規定(試行)》,這似乎為“抱大腿”提供了可能。據《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騰訊與招商證券已經取得合作,而螞蟻集團還未與券商合作。

至于螞蟻集團會與哪些券商合作,周強分析認為,它可能會優先選擇在金融科技方面領先、服務能力強的券商或有合作基礎的券商,而且有可能采用分批合作的方式。比如,華泰證券、中金、中信建投、德邦證券等。考慮到螞蟻集團的部分重心在向上海遷移,上海本地的海通證券與國泰君安證券機會也很大。另外,杭州本地的浙商證券與財通證券也不排除有合作機會。

新規定釋放出了積極信號,但何時能輪到中小券商,身在其中的從業者似乎心里也沒底。

IPO大年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與此同時國際局勢也充滿不確定性,但這樣的復雜背景并未影響到整個資本市場的表現,這也意味著券商的收入有了保障。

張怡文直言,“今年是IPO大年,每周都有上市的,全年估計大幾百家。投行今年年終獎都會很樂觀,特別是中金和中信建投。”中信建投剛發布的2020年中報數據顯示,其利潤達到45.88億元,同比增長95.91%,遠好于去年同期。王驥躍也同樣認為,今年是IPO大年,而且8月份以來已經發行80家公司。

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證實了這一點。2020上半年IPO相關數據顯示,有118只新股在A股上市,融資總額達1393億元,分別增長了84%和131%。值得關注的是,上交所以73起IPO數量排在全球首位,1117億元的融資金額在全球排名第二。其中,滬市主板有27起IPO,融資金額為609億元,科創板有46起IPO,融資金額為508億元。同期,香港總共有64家新股上市,募集資金總額達到875億港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2%。

資本市場如此活躍,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王驥躍認為,今年整體上資金充裕,而且是全球范圍的資金充裕,更多公司上市融資也正常。另外,資本市場出現科創板這樣的增量板塊,而去年上半年還沒有科創板公司上市。加之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公司上市審批節奏也加快了。“中國進行注冊制改革,本身是要加大直接融資比重,讓資金直接支持到實體經濟 。”此外,美股掛牌公司到香港二次上市,這塊去年也沒有。

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此前也表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資本市場產生一定影響,但上半年A股IPO保持活躍,特別是科創板開局良好,總體符合預期,試點注冊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同時,新證券法的推出以及創業板改革的有序推進,也為中國企業的上市活動提供了助力。

對于資本市場的全年表現,普華永道預計,全年A股多層級資本市場獲得IPO企業數量將有望超過300家,融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同時,香港市場全年預計將有180家企業上市,全年融資總額或將介于2300億港元至2600億港元之間。年內,香港交易所將有望再次躋身IPO全球前三甲。

不過,各大公司是否要加入到這場資本洪流里,還要自己定奪。“上市這事,越早越好,誰知道窗口期能持續多久,符合條件了就要去上。”

而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像A+H這樣的上市方式,因為涉及到兩個市場定價的問題,還是更適合大公司。包括工商銀行在內的六大行,以及如今的螞蟻金服,上市規模都較大。(北京,記者 高倩)

關鍵詞: IPO市場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