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城市 >
過度放縱?茫然若失?應對“后高考心理”,專家為你支招 世界時訊
2023-06-13 09:08:26   來源:麗水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2023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但是在等成績錄取、填志愿這段時間里,很多考生反而會感覺越來越緊張不安。長期的備考和緊張的高考之后,考生的各種心理需求在考試后一段時間會出現“井噴”現象,情緒也會產生巨大的波動。一些考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考后綜合征”,感覺六神無主、不知所措,或者因過度焦慮等心理問題影響日常生活。因此,在這個階段,關注“后高考心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治療師馬三雅介紹,根據臨床經驗,考生高考后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過度放縱。學生在備戰高考時,心理能量消耗巨大,內心積累了不少負面情緒,卻被緊張的節奏掩蓋和壓抑,都想等到高考結束后“解脫”。有的學生會認為寒窗苦讀這么多年,終于可以放下學習了,讓自己進入徹底放松狀態:有人連睡幾天幾夜、有人暴飲暴食、有人熬夜追劇、有人通宵打游戲。

情緒焦慮。很多考生的焦慮會從考前一直持續到考后和放榜前。擔心自己發揮失常,擔心自己不能考入理想的院校,擔心辜負家人的期望,整天被挫敗感裹挾,不僅會造成情緒不穩定,甚至會出現一些軀體癥狀:口干、心慌、出汗、尿頻、尿急等。


(資料圖)

抑郁情緒。考生在考試后常常感覺自己沒發揮好,從而產生“自我否定”等消極情緒。他們一般回絕與人交往,害怕別人的對比,不停地回憶考試過程,反復咀嚼失敗和痛苦的情緒體驗,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低落、悲觀自責。

出現認知偏差。有的考生可能因為付出努力了卻不一定有回報而陷入非黑即白思想,覺得高考失敗意味著人生的失敗,錯誤地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好”,對自我完全否定,認為自己的人生完全輸了,覺得自身沒有價值。

“對于考生來說,高考剛結束的這段時間,是他們人生中非常特殊的一個時期,我建議家長積極采取行動,幫助他們度過這個階段。”馬三雅認為,考生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用心陪伴,適度關懷”。作為家長,一定要發揮好“避風港”作用。孩子突然陷入封閉狀態,很可能是因為其對考試的自我判斷是負面的,不敢面對。此時,可以先給孩子一段自我消化的時間,但應注意他的變化和反應,要給孩子積極回應,不過分渲染考試結果對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影響,多陪伴在孩子身邊,多陪他們參加一些喜歡的運動或一起旅行。

同時,家長要把握“正常節奏”,管理好自身情緒,尤其要保持自身心情愉悅,不夸大緊張氛圍,以良好的情緒狀態與孩子溝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作息表,合理安排睡眠以及娛樂時間。若是孩子在考前感覺疲勞、精神壓力大的話,建議妥善彌補睡眠,增加休息。

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應在孩子面前展現積極生活的態度。家長要協助孩子梳理未來發展規劃;和孩子聊聊興趣,聊聊理想的大學以及專業期望方向;分享自己當年高考以及人生重要關頭或艱難時期的經歷,讓孩子明白來日方長,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是一種狀態,應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引導孩子積極面對未來生活。帶領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如義工、志愿者等,以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當然,解鈴還須系鈴人,要克服‘考后綜合征’,離不開考生自身的認識和行動。”馬三雅建議,面對這些心理問題,考生要多“肯定自己”,給自己積極的自我暗示。作為考生,有消極的認知預期是因為對考試成績的預期和當前成績尚不確定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的,這是十分正常的。我們應該積極去看待、去接受、去相信,如果面對考試的一切,都告訴自己說“不要緊張”,那么我們的潛意識,大腦會下意識地記住“緊張”,要多跟自己說“沒關系,我可以”,大腦自然會朝著積極的方向指導行動。

與此同時,考生要做到順其自然,專注當下。如果焦慮的情緒引起一些過度的反應,比如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些事情,出現失眠或茶飯不思、反復查詢答案等,就需要主動地做一些調整。其實,很多焦慮來自擔心很多還未發生的事情,卻恰恰忘記現在踏踏實實的每一步才是走向未來的唯一途徑,轉移自己對于考試的各種聯想,可以多參加興趣愛好活動,如畫畫、樂器、旅游、游泳等等。同時通過深呼吸、放松肌肉(眼保健操或用拇指和食指提捏后頸部)、正念練習等做到循序調適。

除此之外,考生還要學會適當地傾訴,直接表達也是緩解焦慮調節情緒很好的辦法。如果有緊張情緒,可以通過各種表達方式把它外化出來,比如寫下來、畫出來;也可以找你信任的人,如好朋友、父母、老師進行傾訴。

最后,馬三雅提醒,考后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在認知上懂得用積極應對代替“我不行”的消極否定;在情緒上維持適當的壓力而不過分焦慮;在行為上能合理規劃而非放縱無度。如果以上建議都無法幫助考生緩解已出現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心理咨詢,尋求專業幫助。

作者:記者 吳啟珍 通訊員 馬志春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